航天器轨道机动可达区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航天器轨道机动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2.1 轨道机动发展历程 | 第9-11页 |
1.2.2 轨道机动方式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轨道机动应用实例 | 第12-16页 |
1.3 可达区域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航天器绝对可达区域运动学建模 | 第19-31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航天器可达区域基本概念 | 第19-24页 |
2.2.1 可达区域包络体的定义 | 第19-20页 |
2.2.2 获得可达区域的方法 | 第20-23页 |
2.2.3 单脉冲航天器轨道可达性问题 | 第23-24页 |
2.3 生成轨道的运行规律 | 第24-26页 |
2.4 绝对可达区域建模 | 第26-28页 |
2.4.1 空间坐标系建立 | 第26-27页 |
2.4.2 坐标系转换 | 第27-28页 |
2.5 绝对可达区域内可达位置分析 | 第28-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绝对可达区域分析 | 第31-46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脉冲作用下的绝对可达区域 | 第31-39页 |
3.2.1 解决可达区域的基本思想 | 第31-32页 |
3.2.2 方程的零点 | 第32-35页 |
3.2.3 方程解存在的条件 | 第35-39页 |
3.2.4 变量变换形式 | 第39页 |
3.3 可达区域方法流程分析 | 第39-43页 |
3.3.1 数值算法分析 | 第39-41页 |
3.3.2 获得绝对可达区域流程图 | 第41-43页 |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初始状态不确定条件下相对可达区域 | 第46-58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初始状态不确定条件下的相对可达区域 | 第46-48页 |
4.2.1 相对可达区域概念 | 第46-47页 |
4.2.2 初始误差的定义 | 第47-48页 |
4.3 相对可达区域建模 | 第48-51页 |
4.4 圆形参考轨道下的相对可达区域 | 第51-53页 |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