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1 宏观背景 | 第9-10页 |
1.2.2 微观背景 | 第10-11页 |
1.3 相关概念释义 | 第11-13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4-16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2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现行规划标准 | 第16-32页 |
2.1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24页 |
2.1.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21页 |
2.1.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21-23页 |
2.1.3 草原城镇公共设施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2.2 我国公共设施现行规划标准研究 | 第24-30页 |
2.2.1 现行分级标准 | 第24-27页 |
2.2.2 现行分类标准 | 第27页 |
2.2.3 现行相关指标体系研究 | 第27-30页 |
2.3 现行指标体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锡林郭勒地区草原聚落发展概况及人居环境特征分析 | 第32-50页 |
3.1 传统草原聚落研究 | 第32-36页 |
3.1.1 草原聚落的历史变迁 | 第32-34页 |
3.1.2 草原聚落等级结构特点 | 第34-36页 |
3.2 锡林郭勒盟区域环境概况 | 第36-40页 |
3.2.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36-38页 |
3.2.2 人口民族构成 | 第38-39页 |
3.2.3 资源能源条件 | 第39页 |
3.2.4 经济社会发展 | 第39-40页 |
3.3 锡林郭勒地区草原聚落人居环境特征 | 第40-49页 |
3.3.1 生产生活方式 | 第40-42页 |
3.3.2 传统文化习俗 | 第42-47页 |
3.3.3 自然环境特征 | 第47-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锡林郭勒地区草原聚落公共设施现状调查 | 第50-73页 |
4.1 典型草原聚落选择及调研情况 | 第50-54页 |
4.1.1 典型草原聚落选择 | 第50页 |
4.1.2 典型草原聚落现状概述 | 第50-54页 |
4.2 调研地公共设施现状分析 | 第54-69页 |
4.2.1 公共设施配置现状 | 第54-61页 |
4.2.2 公共设施使用现状及满意度调查 | 第61-66页 |
4.2.3 公共设施需求情况调查 | 第66-68页 |
4.2.4 公共设施现状管理及运行机制 | 第68-69页 |
4.3 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分析 | 第69-72页 |
4.3.1 现状存在问题 | 第69-71页 |
4.3.2 发展制约因素 | 第71-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锡林郭勒地区草原聚落公共设施适宜性规划研究 | 第73-95页 |
5.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73-75页 |
5.1.1 草原聚落空间布局特征 | 第73页 |
5.1.2 经济收入及消费水平 | 第73-74页 |
5.1.3 生产生活和地域文化 | 第74-75页 |
5.1.4 相关政策与制度 | 第75页 |
5.2 规划原则 | 第75-76页 |
5.2.1 协调发展原则 | 第75页 |
5.2.2 分级配置原则 | 第75-76页 |
5.2.3 因地制宜原则 | 第76页 |
5.2.4 弹性指标原则 | 第76页 |
5.3 草原聚落公共设施级配体系研究 | 第76-84页 |
5.3.1 层级现状分析 | 第76-77页 |
5.3.2 发展趋势分析 | 第77-78页 |
5.3.3 合理级配体系构建 | 第78-79页 |
5.3.4 配建标准及营造方法研究 | 第79-84页 |
5.4 草原聚落公共设施适宜性规划指标探讨 | 第84-90页 |
5.4.1 教育设施规划指标探讨 | 第84-87页 |
5.4.2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指标探讨 | 第87-89页 |
5.4.3 文化体育设施规划指标探讨 | 第89-90页 |
5.5 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 | 第90-93页 |
5.5.1 教育设施 | 第90-91页 |
5.5.2 医疗卫生设施 | 第91-92页 |
5.5.3 文化设施 | 第92-93页 |
5.5.4 体育设施 | 第9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结语 | 第95-98页 |
结论 | 第95-97页 |
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图表目录 | 第101-105页 |
附录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个人简历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