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水法论文

河北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价值第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页
    1.4 研究创新点第11-14页
第二章 河北省饮用水水源地概述第14-18页
    2.1 饮用水水源地概念界定第14-15页
        2.1.1 饮用水水源地概念第14页
        2.1.2 相关概念区分第14-15页
    2.2 河北省饮用水水源地概况第15-16页
        2.2.1 河北省饮用水水源地水量现状第15页
        2.2.2 河北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第15-16页
    2.3 河北省饮用水水源地面临的威胁第16-18页
        2.3.1 水源地类型单一,饮用水供给能力有限第16页
        2.3.2 水资源过度开发,水源地生态功能退化第16-17页
        2.3.3 水源地污染严重,饮用水安全无保障第17-18页
第三章 河北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制度现状第18-22页
    3.1 国家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制度第18-19页
        3.1.1 我国现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面的法律第18页
        3.1.2 我国现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面的法规和规章第18-19页
    3.2 河北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制度第19-22页
        3.2.1 河北省关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省级地方立法第19-20页
        3.2.2 河北省各地市关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相关立法第20-22页
第四章 河北省现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2-30页
    4.1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不完整第22-23页
        4.1.1 法律体系协调性差第22-23页
        4.1.2 专门性法律制度缺位第23页
    4.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制度不科学第23-24页
    4.3 饮用水水源地应急制度缺乏操作性第24-25页
        4.3.1 水源地监测预警制度尚未建立第24页
        4.3.2 水源地应急处置制度操作性有限第24-25页
    4.4 地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视不足第25页
    4.5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制度不健全第25-27页
        4.5.1 水源地生态补偿方式单一第26页
        4.5.2 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缺失第26-27页
    4.6 饮用水水源地监督管理效率低下第27页
        4.6.1 管理协调不力第27页
        4.6.2 跨区域监督困境第27页
    4.7 饮用水水源地法律责任体系不完善第27-30页
第五章 国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制度之借鉴第30-34页
    5.1 美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制度第30-31页
        5.1.1 严格的水质标准制度第30页
        5.1.2 规范的水源保护区制度第30-31页
    5.2 日本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制度第31-32页
        5.2.1 协调的水源地管理体制第31页
        5.2.2 高效的水源地污染应急制度第31-32页
    5.3 欧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制度第32-33页
        5.3.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第32页
        5.3.2 饮用水水源管理制度第32-33页
    5.4 小结第33-34页
第六章 完善河北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制度的构想第34-42页
    6.1 制定《河北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第34-35页
    6.2 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制度第35页
        6.2.1 统一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第35页
        6.2.2 适时调整水源保护区范围第35页
    6.3 健全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应急制度第35-36页
        6.3.1 建立水源地监测预警制度第35-36页
        6.3.2 强化水源地应急处理措施第36页
    6.4 加强地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第36-37页
        6.4.1 建立地下水源地评价监测制度第36-37页
        6.4.2 健全地下水人工回灌制度第37页
    6.5 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制度第37-38页
        6.5.1 探索多元化补偿方式第37页
        6.5.2 确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第37-38页
    6.6 协调饮用水源地监督管理体制第38-39页
        6.6.1 实现饮用水水源地协调监管第38页
        6.6.2 设立专门水源地监管机构第38-39页
    6.7 深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责任制度第39-42页
        6.7.1 健全民事责任追究机制第39页
        6.7.2 明确水源地行政违法责任第39页
        6.7.3 加大水源地犯罪处罚力度第39-42页
结论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8页
作者简介第48-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权性质、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
下一篇:污水处理上市公司融资模式与经营业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