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成像测井处理及解释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 ·电成像测井仪器的发展现状 | 第14页 |
| ·电成像测井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电成像测井地质应用及图像解释模板库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电成像测井自动识别定量解释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利用测井数据识别地层周期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论文的总体结构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电成像测井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 | 第19-50页 |
| ·电成像测井仪器结构和测量原理 | 第19-20页 |
| ·ERMI 电成像测井仪器结构 | 第19-20页 |
| ·电成像测井仪器测量原理 | 第20页 |
| ·电成像测井质量影响因素归类分析 | 第20-26页 |
| ·仪器测量及数据采集问题 | 第21-23页 |
| ·井况问题 | 第23-25页 |
| ·测量仪器衍生无地质意义错觉 | 第25-26页 |
| ·电成像测井资料的预处理方法 | 第26-49页 |
| ·ERMI 预处理中用到的原始数据信息 | 第26-27页 |
| ·加速度校正 | 第27-39页 |
| ·图像数据均衡化 | 第39-42页 |
| ·坏电扣剔除校正 | 第42-43页 |
| ·电阻率刻度 | 第43-44页 |
| ·EMEX 电压校正 | 第44-45页 |
| ·电扣深度对齐 | 第45-46页 |
| ·自然伽马(GR)深度校正 | 第46-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三章 电成像图像生成和显示关键技术研究 | 第50-68页 |
| ·成像图像的色度标定 | 第50-57页 |
| ·静态色度标定法 | 第50-51页 |
| ·动态色度标定法 | 第51页 |
| ·浅侧向测井(LLS)标定方法 | 第51-54页 |
| ·动态台阶处理 | 第54-57页 |
| ·电成像图像的色谱 | 第57-58页 |
| ·成像图像生成与显示 | 第58-60页 |
| ·成像图像处理方法 | 第60-66页 |
| ·图像增强处理 | 第60-64页 |
| ·图像滤波处理 | 第64-65页 |
| ·图像细化处理 | 第65-66页 |
| ·小结 | 第66-68页 |
| 第四章 电成像测井自动识别定量解释方法研究 | 第68-102页 |
| ·孔洞自动识别和参数定量计算方法研究 | 第68-80页 |
| ·溶孔溶洞在成像测井图上的特征 | 第69页 |
| ·OSTU 成像图像自动分割 | 第69-71页 |
| ·孔洞标定及轮廓跟踪提取 | 第71-75页 |
| ·Freeman 编码存储孔洞信息 | 第75-78页 |
| ·孔洞参数自动计算 | 第78-80页 |
| ·裂缝的识别与评价 | 第80-94页 |
| ·图像人机交互识别法 | 第80-84页 |
| ·裂缝自动识别法 | 第84-91页 |
| ·裂缝参数定量计算 | 第91-94页 |
| ·孔隙度频谱分析 | 第94-101页 |
| ·阿尔奇公式模型 | 第94-98页 |
| ·深浅侧向裂缝孔隙度解释模型 | 第98-99页 |
| ·实例分析 | 第99-101页 |
| ·小结 | 第101-102页 |
| 第五章 电成像测井识别地层周期研究 | 第102-119页 |
| ·基质电导率曲线提取 | 第102-104页 |
| ·频谱分析方法识别地层周期 | 第104-113页 |
| ·Blackman-Tukey 频谱分析方法 | 第104-106页 |
| ·Monte Carlo-CLEAN 方法 | 第106-113页 |
| ·应用实例 | 第113-116页 |
| ·讨论分析 | 第116-118页 |
| ·小结 | 第118-119页 |
| 第六章 电成像测井解释模板库 | 第119-140页 |
| ·电成像测井图像解释模板 | 第119-128页 |
| ·地层岩性的电成像图像解释模板 | 第119-123页 |
| ·裂缝和孔洞的电成像图像解释模板 | 第123-125页 |
| ·沉积构造类型 | 第125-128页 |
| ·提取模板特征曲线 | 第128-131页 |
| ·电成像测井图像解释模板库 | 第131-132页 |
| ·模板匹配识别方法 | 第132-139页 |
| ·曲线相关性匹配识别方法 | 第133-135页 |
| ·BP 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法 | 第135-139页 |
| ·小结 | 第139-140页 |
| 第七章 软件实现及现场实例 | 第140-157页 |
| ·系统环境 | 第140页 |
| ·软件的系统结构设计 | 第140-141页 |
| ·软件的功能设计 | 第141-146页 |
| ·现场实例验证 | 第146-157页 |
| ·均衡化校正前后对比分析 | 第146-147页 |
| ·加速度校正对比分析 | 第147-149页 |
| ·电扣深度对齐前后对比 | 第149-150页 |
| ·坏电扣剔除校正对比 | 第150-151页 |
| ·综合电成像测井图对比验证 | 第151-153页 |
| ·人机交互识别裂缝及参数计算验证 | 第153页 |
| ·溶孔自动识别及参数定量计算验证 | 第153-154页 |
| ·孔隙度频谱分析对比验证 | 第154-157页 |
| 结论 | 第157-1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9-16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8-169页 |
| 致谢 | 第169-170页 |
| 作者简介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