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中度混合动力客车AMT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25页 |
1.1.1 混合动力汽车概况 | 第16-19页 |
1.1.2 自动变速器概况 | 第19-24页 |
1.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1.2 国内外AMT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27页 |
1.3.2 课题内容 | 第27-2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混合动力客车AMT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9-41页 |
2.1 整车动力系统简介 | 第29-34页 |
2.1.1 系统组成 | 第29页 |
2.1.2 运行模式 | 第29-34页 |
2.2 混合动力AMT系统 | 第34-40页 |
2.2.1 混合动力AMT系统控制原理 | 第34-35页 |
2.2.2 AMT专用变速器箱体 | 第35-36页 |
2.2.3 离合器主体机构 | 第36-38页 |
2.2.4 选换挡执行方案 | 第38-39页 |
2.2.5 离合器执行机构 | 第39-4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混合动力AMT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第41-60页 |
3.1 混合动力AMT系统模型建立 | 第41-55页 |
3.1.1 混合动力AMT模型组成 | 第41-42页 |
3.1.2 发动机模型 | 第42-43页 |
3.1.3 电机模型 | 第43页 |
3.1.4 离合器模型 | 第43-49页 |
3.1.5 选换挡模型 | 第49-50页 |
3.1.6 直流电机模型 | 第50-54页 |
3.1.7 挡位自学习模型 | 第54-55页 |
3.2 混合动力AMT系统仿真研究 | 第55-58页 |
3.2.1 挡位自学习仿真 | 第55-56页 |
3.2.2 AMT工作过程仿真 | 第56-5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混合动力AMT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 第60-82页 |
4.1 挡位自学习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60-67页 |
4.1.1 挡位位置定义分析 | 第60-61页 |
4.1.2 挡位自学习模式 | 第61-63页 |
4.1.3 各挡位自学习策略 | 第63-67页 |
4.2 选换挡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67-72页 |
4.2.1 选换挡控制策略 | 第67-69页 |
4.2.2 选换挡扭矩控制 | 第69-72页 |
4.3 离合器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72-81页 |
4.3.1 离合器接合过程分析 | 第73-75页 |
4.3.2 离合器控制策略 | 第75-77页 |
4.3.3 离合器电机控制 | 第77-8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混合动力AMT系统试验研究 | 第82-97页 |
5.1 试验系统建立 | 第82-84页 |
5.1.1 试验台架介绍 | 第82-83页 |
5.1.2 试验整车介绍 | 第83-84页 |
5.2 挡位自学习试验 | 第84-90页 |
5.2.1 挡位自学习系统介绍 | 第84页 |
5.2.2 挡位自学习试验 | 第84-89页 |
5.2.3 挡位循环验证试验 | 第89-90页 |
5.3 选换挡试验 | 第90-94页 |
5.3.1 选换挡台架试验 | 第90-91页 |
5.3.2 选换挡扭矩控制试验 | 第91-94页 |
5.4 离合器试验 | 第94-96页 |
5.4.1 起步工况离合器工作过程控制试验 | 第94-95页 |
5.4.2 换挡工况离合器工作过程控制试验 | 第95-9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7-99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97-98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