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行车组织论文

既有线运能释放后的客货列车速度匹配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4-17页
        1.3.1 研究目标第14页
        1.3.2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第14-15页
        1.3.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2章 速度匹配相关概述第17-21页
    2.1 速度目标值的影响因素第17-18页
    2.2 速度匹配的原则及影响因素分析第18页
    2.3 速度匹配相关概念第18-20页
        2.3.1 通过能力及计算第18-19页
        2.3.3 速度与市场竞争力第19-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通道运能释放后的既有线速度选择第21-30页
    3.1 通道内既有线运输能力释放第21-26页
        3.1.1 既有线运能释放后主要通道列车速度分析第21-22页
        3.1.2 既有线运能释放后南北主要通道列车开行比例第22-24页
        3.1.3 既有线运能释放后南北主要通道能力利用情况分析第24-26页
    3.2 既有线运能释放后旅客列车速度选择第26-28页
        3.2.1 既有线运能释放后客运市场定位第26页
        3.2.2 既有线运能释放后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的确定第26-28页
    3.3 既有线运能释放后货物列车速度选择第28-29页
        3.3.1 “实货制”改革后对服务提出的新要求第28页
        3.3.2 既有线运能释放后货物列车速度目标值的确定第28-29页
    3.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客货列车速度匹配方案第30-43页
    4.1 运能释放后既有铁路线运输组织特点第30页
    4.2 不同速度匹配方案对运行图结构的影响第30-34页
        4.2.1 运能释放后的既有线的运输组织模式第30-31页
        4.2.2 运行图异质性及计算方法第31-32页
        4.2.3 不同匹配方案对运行图异质性的影响分析第32-34页
    4.3 以异质性为基础的通过能力求解模型第34-41页
        4.3.1 运行图结构单元第34-35页
        4.3.2 合理确定运行图结构的方法第35-38页
        4.3.3 通过能力计算第38-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5章 算例分析第43-59页
    5.1 “赤壁-岳阳北”区段概况第43页
    5.2 京广线“赤壁-岳阳北”区段列车速度目标值选择第43-48页
        5.2.1 武广区段分担率计算第43-45页
        5.2.2 武广区段速度目标值确定第45-48页
    5.3 区段通过能力计算第48-58页
        5.3.1 主要技术参数的设定第48-50页
        5.3.2 基于运行图异质性的通过能力计算第50-55页
        5.3.3 传统通过能力计算法验算计算通过能力第55-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第65-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随机尿游离型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的电化学检测新方法及临床应用
下一篇:无创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血流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