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消化系及腹部疾病论文--肝及胆疾病论文--肝硬变论文

基于X射线相衬CT的肝纤维化微血管定量分析与血管类型区分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2-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6页
    1.1 肝纤维化第13-16页
    1.2 X射线相衬CT成像第16-17页
    1.3 X射线相衬CT的医学研究进展第17-20页
    1.4 相衬成像在肝纤维化微血管成像上的研究进展第20-23页
    1.5 血管定量分析研究进展第23-24页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页
    1.7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4-25页
    1.8 论文结构安排第25-26页
第二章 X射线相衬成像原理第26-38页
    2.1 X射线及同步辐射光第26-29页
        2.1.1 X射线第26-27页
        2.1.2 同步辐射光特性第27页
        2.1.3 同步辐射光发展第27-28页
        2.1.4 上海光源第28-29页
    2.2 X射线相衬成像及其CT成像原理第29-31页
        2.2.1 X射线吸收成像第29-30页
        2.2.2 X射线相衬成像第30-31页
        2.2.3 X射线相衬CT成像原理第31页
    2.3 类同轴成像第31-33页
    2.4 相位恢复第33-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肝纤维化模型微血管形态与数量改变定量分析第38-66页
    3.1 实验模型和成像第38-42页
        3.1.1 肝纤维化模型制备与分组第38-39页
        3.1.2 成像实验及数据采集第39-42页
    3.2 数据处理及肝纤维化分析方法第42-54页
        3.2.1 图像处理第42-43页
        3.2.2 切片分析第43-44页
        3.2.3 肝纤维化血管形态学分析第44-52页
        3.2.4 肝纤维化血管数量改变分析第52-53页
        3.2.5 肝表面分析第53页
        3.2.6 统计分析第53-54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4-63页
        3.3.1 病理切片分析第54-55页
        3.3.2 微血管形态改变第55-59页
        3.3.3 微血管数量改变第59-60页
        3.3.4 肝表面粗糙度分析第60-62页
        3.3.5 微血管改变与门脉压力相关性分析第62-63页
    3.4 讨论第63-65页
    3.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基于相衬CT的肝纤维化血管与胆管类型区分第66-77页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66-67页
        4.1.1 肝纤维化模型制备与分组第66页
        4.1.2 成像操作及图像处理第66-67页
        4.1.3 切片处理第67页
    4.2 相衬CT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析第67-69页
    4.3 实验结果第69-75页
        4.3.1 投影图分析第69-70页
        4.3.2 相衬CT与病理切片对比分析第70-71页
        4.3.3 相衬C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第71-73页
        4.3.4 3D血管形态分析第73-74页
        4.3.5 血管分割第74-75页
    4.4 讨论第75-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7-81页
    5.1 总结第77-79页
    5.2 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9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1-93页
综述第93-103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100-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青年及老年中、重度ARDS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成人重度深覆(牙合)颞下颌关节结构特征的CBCT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