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为例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导言第10-16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页
    二、研究原因和价值第10-12页
    三、研究综述第12-14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4页
    五、论文结构第14-15页
    六、创新之处和研究的空间第15-16页
        (一)主要创新之处第15页
        (二)研究的空间第15-16页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农村的重要性第16-21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村地区长久以来的重要地位第16-17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第17-21页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思想保证第17-18页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第18页
        (三)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定环境第18-21页
第二章 新浜地区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第21-30页
    一、传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困境第21-23页
        (一)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角度分析第21-22页
        (二)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教育者角度分析第22-23页
    二、传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面临困境第23-26页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落后第23-24页
        (二)农村地区人.流动性增强第24-25页
        (三)传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局限性第25-26页
    三、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第26-30页
        (一)贯彻落实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第26-27页
        (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第27-30页
第三章 新浜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之处第30-58页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第30-38页
        (一)“家规家训”活动的开展第30-34页
        (二)“家规家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第34-36页
        (三)“家规家训”的创新之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合第36-38页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第38-44页
        (一)“道德讲堂”活动的开展第38-40页
        (二)“道德讲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第40-42页
        (三)“道德讲堂”活动的创新之处——组织传播方法的运用第42-44页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第44-51页
        (一)基层组织创办并开展“村民学习点”活动第44-46页
        (二)“村民学习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第46-47页
        (三)“村民学习点”的创新之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47-51页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创新第51-58页
        (一)“上海说唱”活动的开展第52页
        (二)“上海说唱”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第52-56页
        (三)“上海说唱”活动的创新之处——人际传播方式的运用第56-58页
第四章 新浜模式面临的困境与改进建议第58-63页
    一、新浜模式的困境第58-60页
        (一)人.外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分化第58-59页
        (二)本地及外来人.构成复杂第59页
        (三)文化艺术的内容单一第59-60页
    二、针对新浜模式的改进建议第60-63页
        (一)强化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第60-61页
        (二)应更加密切联系各方面群众第61页
        (三)丰富文化艺术的内涵第61-63页
结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附录一 江区新浜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第69-72页
附录二 新浜镇说唱艺术唱词第72-76页
附录三 新浜镇“家规家训”、村民学习点及“农民画”剪辑第76-7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足石刻观音头部造像的世俗化特征研究
下一篇:滚筒式花生脱壳机脱壳部件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