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1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 第9-12页 |
1.2 p53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检测方法 | 第12-15页 |
1.3 细胞穿膜肽概述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绪论 | 第17-19页 |
第三章 p53蛋白的制备及含量分析 | 第19-3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3.1.1 菌种与载体 | 第19页 |
3.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9-20页 |
3.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0-2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1-29页 |
3.2.1 载体构建 | 第21-27页 |
3.2.2 制备条件的优化、纯化、SDS-PAGE及蛋白含量检测 | 第27-29页 |
3.3 结果 | 第29-35页 |
3.3.1 基因产物的分析与鉴定 | 第29页 |
3.3.3 基因测序分析 | 第29-32页 |
3.3.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2页 |
3.3.5 SDS-PAGE | 第32-35页 |
3.4 结论与分析 | 第35-37页 |
第四章 靶向性p53融合蛋白的细胞特异性鉴定 | 第37-45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4.1.1 细胞株 | 第37页 |
4.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7-38页 |
4.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4.2.1 FITC和罗丹明B异硫氰酸酯荧光标记蛋白的合成 | 第38页 |
4.2.2 SH-SY5Y和HepG-2细胞的培养 | 第38-39页 |
4.2.3 靶向性p53融合蛋白的细胞选择性分析 | 第39页 |
4.2.4 靶向性p53融合蛋白的活体成像检测 | 第39页 |
4.3 结果 | 第39-42页 |
4.3.0 FITC和罗丹明B异硫氰酸酯荧光标记蛋白的荧光强度测定 | 第39-40页 |
4.3.1 靶向性p53融合蛋白的细胞选择性分析 | 第40-41页 |
4.3.2 靶向性p53融合蛋白的活体成像检测 | 第41-42页 |
4.4 结论与分析 | 第42-45页 |
第五章 靶向性p53融合蛋白的功能检测及其机制研究 | 第45-53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5.1.1 细胞株 | 第45页 |
5.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5-46页 |
5.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46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5.2.1 SH-SY5Y和U251细胞的培养 | 第46页 |
5.2.2 靶向性p53融合蛋白的细胞活性鉴定 | 第46页 |
5.2.3 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检测 | 第46-47页 |
5.2.4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 | 第47页 |
5.2.5 细胞周期检测分析 | 第47页 |
5.2.6 统计学分析 | 第47页 |
5.3 结果 | 第47-51页 |
5.3.1 靶向性p53融合蛋白的活性检测 | 第47-48页 |
5.3.2 靶向性p53融合蛋白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48-50页 |
5.3.3 靶向性p53融合蛋白功能的进一步确证 | 第50-51页 |
5.4 结论与分析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英文缩略说明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