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9-10页 |
2 疼痛的产生及神经生理机制 | 第10-18页 |
2.1 伤害性感受器(nociceptive receptor) | 第10-11页 |
2.2 疼痛的产生 | 第11-12页 |
2.3 疼痛的神经电生理特征 | 第12-16页 |
2.3.1 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s,SEPs)的神经电生理特征 | 第12-13页 |
2.3.2 Aδ-LEPs的神经电生理特征 | 第13-15页 |
2.3.3 C-LEPs的神经电生理特征 | 第15-16页 |
2.4 LEPs的应用 | 第16-18页 |
3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想 | 第18-19页 |
4 正式实验 | 第19-21页 |
4.1 实验一 C-LEPs的提取 | 第19-20页 |
4.1.1 实验假设 | 第19页 |
4.1.2 实验被试 | 第19页 |
4.1.3 实验刺激与实验设计 | 第19-20页 |
4.1.4 EEG数据记录 | 第20页 |
4.2 实验二 C-LEPs提取方法的优化 | 第20-21页 |
4.2.1 实验假设 | 第20页 |
4.2.2 实验被试 | 第20页 |
4.2.3 实验刺激与实验设计 | 第20-21页 |
4.2.4 EEG数据记录 | 第21页 |
5 数据分析 | 第21-24页 |
5.1 预处理 | 第21页 |
5.2 被试内和被试间Aδ-LEPs和C-LEPs的潜伏期差异 | 第21-22页 |
5.3 刺激强度与Aδ-LEPs和C-LEPs振幅峰值的相关 | 第22页 |
5.4 主观疼痛强度与Aδ-LEPs和C-LEPs振幅峰值的相关 | 第22-23页 |
5.5 Aδ-LEPs和C-LEPs的被试内和被试间相关 | 第23页 |
5.6 刺激次数对C-LEPs SNR的影响 | 第23页 |
5.7 刺激面积大小对C-LEPs潜伏期抖动的影响 | 第23-24页 |
6 实验结果 | 第24-32页 |
6.1 心理物理学结果 | 第24页 |
6.2 被试内和被试间Aδ-LEPs和C-LEPs的潜伏期差异 | 第24-25页 |
6.3 刺激强度与Aδ-LEPs和C-LEPs振幅峰值的关系 | 第25-27页 |
6.4 主观疼痛强度与Aδ-LEPs和C-LEPs振幅峰值的关系 | 第27-28页 |
6.5 Aδ-LEPs和C-LEPs的被试内和被试间关系 | 第28-29页 |
6.6 刺激次数对C-LEPs SNR的影响 | 第29-30页 |
6.7 刺激面积大小对C-LEPs潜伏期抖动的影响 | 第30-32页 |
7 讨论 | 第32-35页 |
7.1 C-LEPs只有在A5伤害性感受器被阻滞后才能被检测到吗? | 第32-33页 |
7.2 刺激区域对C-LEPs可检测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7.3 刺激次数对C-LEPs SNR的影响 | 第34页 |
7.4 刺激能量与主观知觉对C-LEPs的影响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