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郊野公园的生态修复与乡土景观营造探析--以杨凌郊野公园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2-19页
        1.3.1 国外发展概况第12-14页
        1.3.2 国外研究进展第14页
        1.3.3 国内发展概况第14-17页
        1.3.4 国内研究进展第17-19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9-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二章 郊野公园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第21-29页
    2.1 郊野公园的概念、功能及特征第21-26页
        2.1.1 郊野公园概念的分析第21页
        2.1.2 郊野公园概念的界定第21-22页
        2.1.3 郊野公园与其他相关绿地类型比较第22-23页
        2.1.4 郊野公园特征第23页
        2.1.5 郊野公园的功能第23-24页
        2.1.6 郊野公园的分类第24-26页
    2.2 生态修复的概念第26-27页
    2.3 乡土景观的概念第27页
        2.3.1 乡土的概念第27页
        2.3.2 景观的概念第27页
        2.3.3 乡土景观的含义第27页
    2.4 PVESM概念第27-29页
第三章 郊野公园的生态修复与乡土景观设计手法研究第29-39页
    3.1 郊野公园中生态与乡土性并重的设计原则第29-30页
        3.1.1 生态优先原则第29页
        3.1.2 郊趣与农乐相结合第29页
        3.1.3 地域文化与乡土景观结合第29-30页
    3.2 生态修复在郊野公园中的技术研究第30-34页
        3.2.1 植被的生态修复第31-33页
        3.2.2 河流生态修复第33-34页
    3.3 从PVESM角度进行郊野公园的乡土景观设计研究第34-39页
        3.3.1 P(Physical)——功能实用性第35页
        3.3.2 V(Visual)——视觉艺术性第35-36页
        3.3.3 E(Ecologial)——生态自然性第36页
        3.3.4 S(Social)——地域社会性第36-37页
        3.3.5 M(Mental)——乡土精神性第37-39页
第四章 实践案例——以杨凌郊野公园为例第39-51页
    4.1 项目背景概况第39-40页
    4.2 场地特征及本底现状条件第40页
    4.3 规划原则第40-41页
        4.3.1 田园野趣,生态自然第40-41页
        4.3.2 挖掘地域文化,注重文化造园第41页
        4.3.3 以人为本,注重场所的功能建设并强调公众参与性第41页
    4.4 规划理念与总体布局第41-43页
        4.4.1 规划理念第41-42页
        4.4.2 总体布局第42-43页
    4.5 生态修复与乡土景观营造在杨凌郊野公园中的应用第43-50页
        4.5.1 场地的生态修复设计第43-45页
        4.5.2 基于PVESM角度进行杨凌郊野公园的乡土景观设计第45-50页
    4.6 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51-54页
    5.1 结论第51-52页
    5.2 对中国郊野公园的发展建议与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林权登记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新形势下党委政法委的制度功能探讨与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