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土石山区草本植物固土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二、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2.1 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2.1.1 根系直径 | 第15-16页 |
2.1.2 根系长度 | 第16-17页 |
2.1.3 根系含水量 | 第17页 |
2.1.4 根系表面积 | 第17页 |
2.1.5 土壤环境与季节变化 | 第17-18页 |
2.1.6 拉伸速率、采伐时间与根系鲜活度 | 第18页 |
2.1.7 根系内部化学成分 | 第18-19页 |
2.1.8 微观结构 | 第19-20页 |
2.2 根系抗拉力学特性 | 第20-21页 |
2.2.1 根系拉伸断裂形态 | 第20页 |
2.2.2 根系抗拉变形特性 | 第20-21页 |
2.3 研究展望 | 第21-23页 |
三、理论与模型依据 | 第23-27页 |
3.1 重要值 | 第23页 |
3.2 Wu氏模型 | 第23-27页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7-41页 |
4.1 研究区概况 | 第27页 |
4.2 研究区草本植物介绍 | 第27-32页 |
4.2.1 香根草 | 第27-28页 |
4.2.2 黑麦草 | 第28-29页 |
4.2.3 百喜草 | 第29页 |
4.2.4 莲子草 | 第29-30页 |
4.2.5 车轴草 | 第30页 |
4.2.6 莎草 | 第30-31页 |
4.2.7 田旋花 | 第31页 |
4.2.8 鱼腥草 | 第31-32页 |
4.2.9 狗尾巴草 | 第32页 |
4.3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4.4 研究方案 | 第33-41页 |
4.4.1 实验仪器 | 第33-36页 |
4.4.2 实验方法 | 第36-41页 |
4.4.2.1 植物根系的采集与代表根的选取 | 第36页 |
4.4.2.2 根系分布试验步骤 | 第36页 |
4.4.2.2 根系抗拉试验步骤 | 第36-38页 |
4.4.2.3 重要值的计算 | 第38-39页 |
4.4.2.4 试验设计 | 第39-41页 |
五、结果与分析 | 第41-61页 |
5.1 固土重要值计算 | 第41-49页 |
5.1.1 相对频率A的计算 | 第41-42页 |
5.1.2 相对密度B的计算 | 第42-43页 |
5.1.3 地上相对覆盖度C的计算 | 第43-45页 |
5.1.4 地下相对覆盖度D的计算 | 第45-48页 |
5.1.5 重要值的计算 | 第48-49页 |
5.2 根系形态分布研究 | 第49-54页 |
5.2.1 黑麦草的根系形态分布研究 | 第49-51页 |
5.2.2 香根草的根系形态分布研究 | 第51-52页 |
5.2.3 百喜草的根系形态分布研究 | 第52-54页 |
5.2.4 小结 | 第54页 |
5.3 最大抗拉力与直径的关系 | 第54-56页 |
5.4 极限抗拉强度与直径的关系 | 第56-59页 |
5.5 弹性模量 | 第59页 |
5.6 粘聚力 | 第59-61页 |
六、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