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基坑土拱效应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基坑岩拱效应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顺向岩质基坑破坏模式分析 | 第15-26页 |
2.1 概述 | 第15页 |
2.2 顺向岩质基坑类型分类 | 第15-16页 |
2.3 顺向岩质基坑变形破坏机制 | 第16-18页 |
2.3.1 顺向岩体变形 | 第17页 |
2.3.2 顺向岩体破坏 | 第17-18页 |
2.3.3 顺向岩体基坑变形破坏机制 | 第18页 |
2.4 顺向岩质基坑岩拱效应产生机制 | 第18-21页 |
2.4.1 土拱效应产生机制 | 第18-19页 |
2.4.2 顺向岩质基坑岩拱效应产生机制 | 第19页 |
2.4.3 土拱与岩拱效应的特性分析 | 第19-21页 |
2.5 岩质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估方法 | 第21-25页 |
2.5.1 工程地质类比法 | 第21-22页 |
2.5.2 图解法 | 第22-23页 |
2.5.3 极限平衡法 | 第23-24页 |
2.5.4 数值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顺向岩质基坑岩拱效应拱轴线研究分析 | 第26-48页 |
3.1 概述 | 第26页 |
3.2 顺向岩质基坑岩拱轴线推导 | 第26-34页 |
3.2.1 已有公式存在的不足 | 第26页 |
3.2.2 基本假定条件 | 第26-28页 |
3.2.3 岩拱水平反力的计算 | 第28-30页 |
3.2.4 岩拱截面弯矩方程的确定 | 第30-31页 |
3.2.5 拱圈厚度的计算 | 第31-32页 |
3.2.6 顺向岩质基坑岩拱轴线公式的确定 | 第32-34页 |
3.3 岩拱轴线公式实例计算 | 第34-38页 |
3.3.1 重庆市丰都县大耳山西侧采矿基坑 | 第34-36页 |
3.3.2 重庆市北部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南东侧基坑边坡 | 第36-38页 |
3.4 岩拱轴线经验公式影响因素研究 | 第38-46页 |
3.4.1 岩石抗压强度对岩拱效应的影响 | 第38-43页 |
3.4.2 基坑宽度对岩拱效应的影响 | 第43-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顺向岩质基坑岩拱效应数值分析 | 第48-68页 |
4.1 概述 | 第48页 |
4.2 岩拱效应的数值分析方法 | 第48-51页 |
4.2.1 有限单元法(FEM)概述 | 第48-49页 |
4.2.2 有限元法用于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优点 | 第49-50页 |
4.2.3 数值分析软件简介 | 第50-51页 |
4.2.4 数值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 第51页 |
4.3 岩拱效应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4.3.1 计算模型选取 | 第51-52页 |
4.3.2 模型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取值 | 第52页 |
4.3.3 模型的确定 | 第52-53页 |
4.4 岩拱效应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53-67页 |
4.4.1 岩拱效应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53-57页 |
4.4.2 基坑边坡内部岩拱效应变化规律 | 第57-61页 |
4.4.3 基坑宽度对岩拱效应的影响 | 第61-63页 |
4.4.4 滑动带对岩拱效应的影响 | 第63-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岩拱效应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第68-74页 |
5.1 概述 | 第68页 |
5.2 工程及地质条件概况 | 第68-69页 |
5.2.1 工程概况 | 第68页 |
5.2.2 自然地质及构造概况 | 第68-69页 |
5.2.3 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 | 第69页 |
5.3 基坑基本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 第69-71页 |
5.3.1 基坑概况 | 第69页 |
5.3.2 设计参数 | 第69-70页 |
5.3.3 稳定性评价 | 第70-71页 |
5.4 结合岩拱效应进行方案设计 | 第71-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