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基于旅游生命周期的民族村寨旅游地民族文化变迁的差异分析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势头火热第10页
        1.1.2 旅游影响下的民族文化变迁对民族村寨旅游地造成冲击第10页
        1.1.3 贵州三大典型民族旅游村寨,民族文化变迁研究具有代表性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2-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1.1 问卷调查第12页
            1.3.1.2 深度访谈第12-13页
            1.3.1.3 文献查阅第13页
            1.3.1.4 层次分析法第13页
            1.3.1.5 主成分分析法第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14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22页
        1.4.1 国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综述第15页
        1.4.2 国内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综述第15-16页
        1.4.3 国外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综述第16-17页
        1.4.4 国内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综述第17-20页
        1.4.5 研究述评第20-22页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2-28页
    2.1 概念界定第22-23页
        2.1.1 民族村寨旅游第22页
        2.1.2 民族文化第22-23页
        2.1.3 民族文化变迁第23页
    2.2 理论基础第23-28页
        2.2.1 文化变迁理论第23-24页
        2.2.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第24-25页
        2.2.3 文化再生产理论第25-26页
        2.2.4 场域理论第26-28页
3 民族村寨旅游地样区选则与生命周期阶段判定第28-36页
    3.1 案例地选取及概况第28-30页
        3.1.1 选取原则第28页
        3.1.2 案例地概况第28-30页
    3.2 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评价模型的构建第30-34页
        3.2.0 数学模型的选择第30页
        3.2.1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0-33页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3-34页
            3.2.2.1 评价因子的选取第33-34页
            3.2.2.3 评分标准第34页
    3.3 样区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判定第34-36页
4 民族村寨旅游地民族文化变迁差异性分析第36-71页
    4.1 研究设计第36页
        4.1.1 问卷内容设计第36页
        4.1.2 数据收集与整理第36页
    4.2 研究方法及过程第36-40页
        4.2.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社会文化变迁要素公因子第36-37页
        4.2.2 分析过程第37-38页
            4.2.2.1 因子可行性检验第37页
            4.2.2.2 主成分分析第37页
            4.2.2.3 公因子提取及命名第37页
            4.2.2.4 公因子得分第37-38页
        4.2.3 分析结果第38-40页
    4.3 物质文化要素变迁的差异分析第40-50页
        4.3.1 旅游经济第40-41页
        4.3.2 家庭开支第41-42页
        4.3.3 传统服饰文化第42-44页
        4.3.4 传统手工艺文化第44-45页
        4.3.5 传统饮食文化第45-46页
        4.3.6 传统建筑文化第46-47页
        4.3.7 物质文化要素变迁规律小结第47-50页
    4.4 精神文化要素变迁的差异分析第50-56页
        4.4.1 传统歌舞文化第50-51页
        4.4.2 传统节庆文化第51-52页
        4.4.3 传统风俗文化第52-53页
        4.4.4 传统语言文化第53-54页
        4.4.5 精神文化要素变迁规律小结第54-56页
    4.5 社区环境要素变迁的差异分析第56-63页
        4.5.1 地方依恋第56页
        4.5.2 民族文化认同第56-58页
        4.5.3 社区关系第58-61页
        4.5.4 旅游发展期望第61-62页
        4.5.5 社区环境要素变迁规律小结第62-63页
    4.6 民族文化变迁规律小结第63-66页
        4.6.1 旅游地生命周期巩固阶段第63-64页
        4.6.2 旅游地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第64-65页
        4.6.3 旅游地生命周期参与阶段第65-66页
    4.7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机制第66-71页
        4.7.1 旅游影响下民族村寨物质文化变迁机制分析第66-68页
        4.7.2 旅游影响下民族村寨精神文化变迁机制分析第68-69页
        4.7.3 旅游影响下民族村寨社区环境变迁机制分析第69-71页
5 研究结论与讨论第71-74页
    5.1 研究结论第71-72页
    5.2 研究局限第72页
    5.3.研究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一:旅游影响下村寨民族文化变迁量化研究调查问卷第78-84页
附录二:旅游影响下民族村寨文化变迁访谈提纲第84-85页
附录三:民族村寨旅游地民族文化变迁差异性分析结果图表集第85-97页
致谢第97-98页
科研及获奖情况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建设
下一篇:是和而不同还是殊途同归?-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