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榆林目前经济发展状况 | 第8页 |
1.1.2 榆林历史经济发展状况 | 第8-9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5 特色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明清榆林边商产生条件及其发展过程 | 第13-27页 |
2.1 榆林边商产生的条件 | 第13-18页 |
2.1.1 地缘条件 | 第13-14页 |
2.1.2 历史条件 | 第14-18页 |
2.2 明清榆林边商发展的几个阶段 | 第18-27页 |
2.2.1 边商在明代初期的产生和发展 | 第18-22页 |
2.2.2 清代榆林边商的发展 | 第22-23页 |
2.2.3 榆林边商清末民初的蓬勃发展 | 第23-27页 |
第三章 明清榆林边商的历史贡献 | 第27-32页 |
3.1 沟通蒙汉,和谐边地,强化民族团结 | 第27-29页 |
3.2 开发河套,增加收入,发展边地经济 | 第29-30页 |
3.3 沟通农牧,培植产业,蒙汉双赢互惠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明清榆林边商的经营经验 | 第32-38页 |
4.1 诚实经营 | 第32-33页 |
4.2 和气生财 | 第33-34页 |
4.3 抱团合作 | 第34-36页 |
4.4 吃苦耐劳 | 第36-38页 |
第五章 研究榆林“边商精神”的现实意义 | 第38-43页 |
5.1 传承榆林“边商精神”的现代意义 | 第38-40页 |
5.2 发扬“边商精神”,再造“富强、和谐、美丽”新榆林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