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气相色谱概述 | 第9-10页 |
1.1.1 气相色谱基本原理 | 第9页 |
1.1.2 毛细管气相色谱的进展 | 第9-10页 |
1.2 手性的定义及手性拆分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1.3 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3.1 手性键合聚硅氧烷固定相 | 第11-13页 |
1.3.2 纤维素类衍生物手性固定相 | 第13-14页 |
1.3.3 离子液体手性固定相 | 第14页 |
1.3.4 蛋白质类手性固定相 | 第14-15页 |
1.3.5 金属-骨架化合物手性固定相 | 第15页 |
1.4 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 | 第15-20页 |
1.4.1 环糊精的简介 | 第15-17页 |
1.4.2 环糊精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4.3 环糊精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的拆分机理 | 第17-18页 |
1.4.4 环糊精衍生物在气相色谱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1.5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固定相 | 第20-21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缬氨酸甲酯-苯基氨基甲酸酯化-β-环糊精固定相的合成及其表征 | 第23-37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7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2.3 β-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25-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2.3.1 六位全取代碘代化-β-环糊精(A-1)的表征 | 第27-29页 |
2.3.2 六位全取代叠氮化-β-环糊精(A-2)的表征 | 第29-31页 |
2.3.3 全取代叠氮-苯氨基甲酸酯化-β-环糊精(A-3)的表征 | 第31-33页 |
2.3.4 缬氨酸甲酯-苯基氨基甲酸酯化-β-环糊精(A-4)的表征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一种新型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纳米片的合成及表征 | 第37-43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7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3.2.3 实验步骤 | 第38页 |
3.2.4 表征方法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2页 |
3.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9-40页 |
3.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 | 第40-41页 |
3.3.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41页 |
3.3.4 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β-环糊精衍生物固定相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固定相的色谱分离性能研究 | 第43-55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4.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3-44页 |
4.1.2 毛细管柱的制备 | 第44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4-53页 |
4.2.1 最佳流速的测定 | 第44页 |
4.2.2 色谱柱的综合性能评价Grob试剂 | 第44-46页 |
4.2.3 色谱柱对直链烷烃的分离 | 第46-47页 |
4.2.4 色谱柱对异辛烷-正辛烷-庚烷的分离 | 第47页 |
4.2.5 色谱柱对二甲苯-乙苯的分离 | 第47-49页 |
4.2.6 色谱柱对硝基甲苯的分离 | 第49页 |
4.2.7 色谱柱对醇类的分离 | 第49-50页 |
4.2.8 色谱柱对手性异构体的分离 | 第50-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总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8页 |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