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概述 | 第8-12页 |
1.2.1 股东派生诉讼的内涵 | 第8-9页 |
1.2.2 股东派生诉讼的特征 | 第9-11页 |
1.2.3 股东派生诉讼价值 | 第11-12页 |
1.3 股东直接诉讼与股东派生诉讼 | 第12-13页 |
1.4 股东直接诉讼与股东派生诉讼区别 | 第13-16页 |
第2章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主体 | 第16-23页 |
2.1 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 | 第16-18页 |
2.1.1 原告持股时间上的限制 | 第16-17页 |
2.1.2 原告持股数量上的限制 | 第17-18页 |
2.2 股东派生诉讼的被告 | 第18-20页 |
2.3 股东派生诉讼中公司的地位 | 第20-23页 |
第3章 股东派生诉讼在两大法系中的历史考察及发展 | 第23-30页 |
3.1 英美法系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考察 | 第23-26页 |
3.1.1 英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考察 | 第23-24页 |
3.1.2 美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考察 | 第24-26页 |
3.2 大陆法系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考察及发展 | 第26-30页 |
3.2.1 德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考察 | 第26-28页 |
3.2.2 日本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考察 | 第28-30页 |
第4章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现状及缺陷 | 第30-33页 |
4.1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现状 | 第30页 |
4.2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缺陷 | 第30-33页 |
4.2.1 前置程序 | 第30页 |
4.2.2 主体不明确 | 第30-31页 |
4.2.3 管辖权问题 | 第31页 |
4.2.4 中小股东举证困难 | 第31-33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派生诉讼制度的对策 | 第33-37页 |
5.1 股东派生诉讼的法律效力及诉讼主体制度的完善确立 | 第33-34页 |
5.1.1 原告主体资格 | 第33页 |
5.1.2 被告主体资格 | 第33-34页 |
5.1.3 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的地位 | 第34页 |
5.1.4 其他股东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地位 | 第34页 |
5.2 诉讼费用制度的完善 | 第34-37页 |
5.2.1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法律效力 | 第34-35页 |
5.2.2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费用的承担 | 第35页 |
5.2.3 诉讼费用补偿制度 | 第35页 |
5.2.4 诉讼费用担保制度的设立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