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地形造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缘由第9页
    1.2 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对象第9-10页
        1.2.2 研究目的第10页
        1.2.3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3.1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2 国内外作品实践情况第12-13页
        1.3.3 国内外论文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5-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2 研究框架第16-17页
第二章 地形作为一种造景元素的发展历程第17-33页
    2.1 地形处理方式的演变过程第17-20页
        2.1.1 “地形”从“工具”到“骨架”第17-19页
        2.1.2 “地形”从“背景”到“造景要素”第19-20页
    2.2 设计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第20-29页
        2.2.1 自然地形的延续与发展第20-22页
        2.2.2 现代艺术在设计实践中的传承与扩展第22-25页
        2.2.3 大地艺术家对景观设计师的引导第25-29页
    2.3 地形的运用在其他领域的扩展第29-33页
        2.3.1 设施第29-32页
        2.3.2 公共空间第32-33页
第三章 地形造景设计方法的分析第33-83页
    3.1 引言第33-36页
    3.2 独立几何地形第36-41页
        3.2.1 具有控制力的核心场所第36-38页
        3.2.2 “地形”与其他元素的结合第38-39页
        3.2.3 凸空间与凹空间第39-40页
        3.2.4 原有场地性质的转译第40-41页
    3.3 规则组合地形第41-51页
        3.3.1 作为“点”元素在空间上的组合第41-46页
        3.3.2 作为“体”元素在形状上的组合第46-51页
    3.4 艺术曲线地形第51-64页
        3.4.1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与查尔斯·詹克斯第51-53页
        3.4.2 爱丁堡国家现代艺术画廊“上田”地形设计研究第53-62页
        3.4.3 詹克斯设计手法在其他作品中的运用第62-64页
    3.5 自然抽象地形第64-82页
        3.5.1 抽象起伏的形态第64-79页
        3.5.2 自然肌理的改变第79-82页
    3.6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四章 结语第83-90页
    4.1 景观设计实践中各类地形的手法运用第83-87页
    4.2 对于西方“地形造景”案例的关注和认识第87-88页
    4.3 中国背景下的“地形造景”第88-90页
图片来源第90-96页
参考文献第96-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囊谦高浓度盐泉水化学及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下一篇:多聚硼酸铷水溶液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