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注塑模具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1.2 注塑成型的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1.3 注塑模具中的现代应用技术 | 第18-22页 |
1.3.1 注塑模CAD技术 | 第18-19页 |
1.3.2 热流道技术 | 第19-20页 |
1.3.3 注塑成型CAE技术 | 第20-21页 |
1.3.4 注塑成型工艺优化技术 | 第21-2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基于UG MoldWizard的注塑模具结构设计 | 第24-45页 |
2.1 UG MoldWizard简介 | 第24页 |
2.2 注塑模具设计的总体原则 | 第24-25页 |
2.3 注塑模具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 | 第25-38页 |
2.3.1 塑件分析 | 第25页 |
2.3.2 注塑机的选用 | 第25-27页 |
2.3.3 分型面的选择 | 第27-28页 |
2.3.4 模架的确定 | 第28页 |
2.3.5 模腔结构设计 | 第28-30页 |
2.3.6 浇注系统设计 | 第30-34页 |
2.3.7 排气系统的设计 | 第34-35页 |
2.3.8 注塑模脱模机构设计 | 第35-37页 |
2.3.9 冷却系统的设计 | 第37-38页 |
2.4 基于UG MoldWizard的桑拿凳注塑模实例设计 | 第38-44页 |
2.4.1 塑件分析 | 第38-39页 |
2.4.2 注塑机型号选择 | 第39-40页 |
2.4.3 基于UG MoldWizard的桑拿凳模具结构设计 | 第40-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基于Moldflow Insight 2010的注塑模注塑成型分析 | 第45-65页 |
3.1 Autodesk Moldflow Insight 2010软件简介 | 第45-46页 |
3.2 注塑成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 | 第46-48页 |
3.3 注塑制品的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 | 第48-50页 |
3.4 Moldflow分析前处理 | 第50-53页 |
3.4.1 产品导入 | 第50页 |
3.4.2 选取材料 | 第50页 |
3.4.3 划分与修复网格 | 第50-53页 |
3.5 比较两种不同位置的热流道浇注系统 | 第53-57页 |
3.5.1 热流道浇注系统的创建 | 第53-54页 |
3.5.2 分析两种位置的热流道浇注系统 | 第54-57页 |
3.6 冷却水温度和流速对冷却效果的影响 | 第57-62页 |
3.6.1 冷却分析结果的综合评分 | 第59-60页 |
3.6.2 冷却水温度和流速对冷却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60-62页 |
3.7 优化翘曲分析中的恒压保压曲线 | 第62-6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基于Taguchi正交试验法优化注塑成型工艺参数 | 第65-75页 |
4.1 Taguchi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 第65-68页 |
4.1.1 试验设计的评价标准 | 第65-66页 |
4.1.2 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 第66-68页 |
4.2 正交试验设计 | 第68-69页 |
4.2.1 优化目标和试验因素的选定 | 第68页 |
4.2.2 试验水平的确定和正交表的选用 | 第68-69页 |
4.3 工艺参数对翘曲量的影响分析 | 第69-72页 |
4.3.1 工艺参数对翘曲量的影响趋势 | 第70-71页 |
4.3.2 工艺参数对翘曲量的影响程度 | 第71-72页 |
4.4 最佳工艺参数数值模拟与现场试模 | 第72-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75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