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0-12页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2.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3.3 存在的不足与研究的创新性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5-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无锡地区宗祠建筑概况 | 第18-33页 |
2.1 无锡地区概述 | 第18-22页 |
2.1.1 无锡的自然环境 | 第18-19页 |
2.1.2 无锡的历史沿革 | 第19-20页 |
2.1.3 无锡地区大家族文化与宗族文化 | 第20-22页 |
2.2 无锡宗祠建筑现状 | 第22-27页 |
2.2.1 无锡宗祠建筑的分布与选址 | 第22-25页 |
2.2.2 无锡宗祠建筑中的等级与分类 | 第25-26页 |
2.2.3 无锡宗祠建筑的主要功能 | 第26-27页 |
2.3 无锡宗祠建筑的平面布局与造型特色 | 第27-32页 |
2.3.1 无锡宗祠建筑基本平面形式 | 第27-28页 |
2.3.2 无锡宗祠建筑平面布局的拓展与变形 | 第28-30页 |
2.3.3 无锡宗祠建筑的造型特色演变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无锡宗祠建筑建构思维形成中的影响因素 | 第33-45页 |
3.1 江南地区地理环境对无锡宗祠建筑建构思维的影响 | 第33-38页 |
3.1.1 江南地区自然环境对材料选择的影响 | 第33-34页 |
3.1.2 江南地区地域性材料加工工艺对材料选择的影响 | 第34-35页 |
3.1.3 江南地区自然环境对空间布局的影响 | 第35-38页 |
3.2 江南地区人文环境对无锡宗祠建筑建构思维的影响 | 第38-42页 |
3.2.1 江南文人文化对宗祠建筑建构思维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2 大家族文化对宗祠建筑建构思维的影响 | 第39-42页 |
3.3 建筑本体的稳定性需求对无锡宗祠建筑建构思维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1 单个构件的自重平衡对宗祠建筑建构思维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2 梁架的整体平衡对宗祠建筑建构思维的影响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建构视角下的无锡宗祠建筑整体大木框架形式特征 | 第45-64页 |
4.1 建构视角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两种基本建构思维 | 第45-47页 |
4.1.1 森佩尔的“编织”与“砌筑”理论 | 第45-46页 |
4.1.2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的两种建构思维 | 第46-47页 |
4.2 无锡宗祠建筑的木框架形式特征与建构意义 | 第47-56页 |
4.2.1 无锡宗祠建筑中抬梁结构的形式特征 | 第47-51页 |
4.2.2 无锡宗祠建筑中厅堂式抬梁结构的建构思维 | 第51-56页 |
4.3 无锡宗祠建筑中的建构思维融合 | 第56-62页 |
4.3.1“砌体”与“木构”思维的融合 | 第57-60页 |
4.3.2“民式”与“官式”思维的融合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无锡地区宗祠建筑的单体构造特征与建构意义 | 第64-89页 |
5.1 大木构架构造特征与建构意义 | 第64-71页 |
5.1.1 大木构架木构件的构造特征与建构意义 | 第64-69页 |
5.1.2 大木构架节点的构造特征与建构意义 | 第69-71页 |
5.2 装饰性结构的构造特征与建构意义 | 第71-78页 |
5.2.1 轩的构造特征与建构意义 | 第71-74页 |
5.2.2 斗拱的构造特征与建构意义 | 第74-76页 |
5.2.3 木装饰构件的构造特征与建构意义 | 第76-78页 |
5.3 屋顶的构造特征与建构意义 | 第78-84页 |
5.3.1 屋顶的艺术形式 | 第78-79页 |
5.3.2 屋顶木构件的构造特征 | 第79-80页 |
5.3.3 屋面曲线的构造特征与建构意义 | 第80-81页 |
5.3.4 屋角起翘的构造特征与建构意义 | 第81-84页 |
5.4 门窗的做法与建构意义 | 第84-88页 |
5.4.1 门的做法 | 第84-86页 |
5.4.2 窗的做法 | 第86-87页 |
5.4.3 门窗形式做法的建构意义 | 第87-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无锡地区宗祠建筑的建构思维横向对比与特征总结 | 第89-103页 |
6.1 与相似建筑类型建构思维的比较 | 第89-97页 |
6.1.1 与徽州宗祠建筑建构思维的比较 | 第89-91页 |
6.1.2 与无锡地区普通民居建筑建构思维的比较 | 第91-95页 |
6.1.3 与江南地方园林建筑建构思维的比较 | 第95-97页 |
6.2 无锡宗祠建筑的构造特点与建构意义总结 | 第97-102页 |
6.2.1 大小木构造的特点 | 第97-99页 |
6.2.2 大小木构造的建构意义 | 第99-102页 |
小结 | 第102-103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7页 |
附录一: 测绘建筑名录 | 第107-108页 |
附录二: 本文所重点考察部分无锡地区宗祠建筑概况 | 第108-113页 |
附录三: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