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观的历史嬗变及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9-27页 |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0-23页 |
1. 关于劳动分工与职业变迁的经典论述 | 第11-13页 |
2. 关于职业观的社会表征研究 | 第13-22页 |
3. 社会观念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 | 第22-23页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1. 职业 | 第23-24页 |
2. 职业观 | 第24-25页 |
(四)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5-27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2. 研究思路 | 第25-27页 |
二、职业观的影响要素与作用机制分析 | 第27-34页 |
(一) 职业观嬗变的影响因素 | 第27-32页 |
1. 社会经济结构 | 第27-28页 |
2. 社会规范 | 第28-29页 |
3. 社会文化 | 第29-31页 |
4. 理想社会的追求 | 第31-32页 |
(二) 职业观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机制分析 | 第32-34页 |
1. 观念意识影响人们教育选择 | 第32-33页 |
2. “符号”意义诱使人们追求“上流”教育 | 第33-34页 |
三、职业观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考察 | 第34-47页 |
(一) 古代的职业观与职业教育 | 第34-42页 |
1. 四民分业的职业观 | 第35-41页 |
2. 师徒相传的职业教育形态 | 第41-42页 |
(二) 近代的职业观与职业教育 | 第42-45页 |
1. 职业观的近代变迁 | 第42-44页 |
2. 现代职业教育的兴起 | 第44-45页 |
(三) 新中国早期的职业观与职业教育 | 第45-47页 |
1. 职业观的现代转变 | 第45-46页 |
2. 盛极一时的职业教育 | 第46-47页 |
四、我国当前职业观表现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 第47-60页 |
(一) 社会职业观的积极表现 | 第47-48页 |
1. 职业平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 | 第47-48页 |
2. 职业选择多元化 | 第48页 |
3. 职业流动自由化 | 第48页 |
(二) 社会职业观的消极表现 | 第48-54页 |
1. “金饭碗”的诱惑 | 第48-50页 |
2. 专科生的无奈 | 第50-52页 |
3. “技工荒”的持续 | 第52-53页 |
4. 差异的声望评价 | 第53-54页 |
(三) 消极职业观对职业生活的影响 | 第54-56页 |
1. 职业选择的“官”本位 | 第54-55页 |
2. 用人选择的学历取向 | 第55页 |
3. 受排斥的技能职业 | 第55-56页 |
4. 等级分明的职业差异 | 第56页 |
(四) 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 第56-60页 |
1. 观念困境 | 第57-58页 |
2. 制度困境 | 第58-60页 |
五、职业观视域下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 第60-64页 |
(一) 社会行动矫正不良职业观 | 第60-61页 |
1. 制度规范保障职业环境公平 | 第60-61页 |
2. 价值引导提高职业认同度 | 第61页 |
(二) 教育行动改善职业认知 | 第61-62页 |
1. 实施职业启蒙教育 | 第61-62页 |
2. 矫正教育分流制度 | 第62页 |
(三) 加强职业教育质量和内涵建设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