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选题理由 | 第8-11页 |
1.1.1 青少年普遍缺乏体力活动 | 第8页 |
1.1.2 如何提高青少年的体力活动量是个重大问题 | 第8-9页 |
1.1.3 青少年体力活动的研究成为时下热点 | 第9页 |
1.1.4 青春期特定年级的体力活动研究仍然相对缺乏 | 第9-10页 |
1.1.5 以往的研究没有区分不同强度的重要他人支持 | 第10-11页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选题的目的 | 第11页 |
1.2.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2.1 研究的学术价值 | 第11页 |
1.2.2.2 研究的应用价值 | 第11-12页 |
1.3 相关概念的解释与界定 | 第12-14页 |
1.3.1 重要他人支持 | 第12-13页 |
1.3.2 体力活动 | 第13-14页 |
1.3.3 日常体力活动 | 第14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1.1 父母支持与青少年体力活动量 | 第14-15页 |
1.4.1.2 同伴支持与青少年体力活动量 | 第15-16页 |
1.4.1.3 班主任支持与青少年体力活动量 | 第16-17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4.2.1 重要他人支持与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 | 第17页 |
1.4.2.2 父母支持与青少年体力活动量 | 第17-18页 |
1.4.2.3 同伴支持与青少年体力活动量 | 第18-20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25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2.2.1 量表测量法 | 第20-22页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22-23页 |
2.2.3 数理统计法 | 第23-25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37页 |
3.1 南京市初一学生日常体力活动量 | 第25-26页 |
3.1.1 初一男女生一周日常体力活动量 | 第25-26页 |
3.1.2 初一学生日常体力活动量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26页 |
3.2 南京市初一学生重要他人支持特征 | 第26-28页 |
3.2.1 不同性别重要他人支持特征及其总体现状 | 第26-27页 |
3.2.2 三种重要他人支持特征 | 第27-28页 |
3.2.3 重要他人支持的性别差异 | 第28页 |
3.3 重要他人支持与初一学生日常体力活动量的关系 | 第28-37页 |
3.3.1 重要他人支持与初一学生日常体力活动量之关系总体分析 | 第28-29页 |
3.3.2 不同水平的重要他人支持与初一学生日常体力活动量之关系 | 第29-33页 |
3.3.2.1 对三种不同重要他人支持的分类 | 第29-31页 |
3.3.2.2 不同性别、不同水平的父母支持与初一学生体力活动量之关系 | 第31-32页 |
3.3.2.3 不同性别、不同水平的同伴支持与初一学生体力活动量之关系 | 第32页 |
3.3.2.4 不同性别、不同水平的班主任支持与一学生体力活动量之关系 | 第32-33页 |
3.3.3 不同性别、不同水平重要他人支持的一周日常体力活动量的差异 | 第33-3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7-40页 |
4.1 初一学生日常体力活动量与重要他人支持的性别差异 | 第37-38页 |
4.2 不同水平的父母支持与初一学生体力活动量的关系 | 第38页 |
4.3 不同水平的同伴支持与初一学生体力活动量的关系 | 第38-39页 |
4.4 不同水平的班主任支持与初一学生体力活动量的关系 | 第39-4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0-41页 |
第6章 研究的局限 | 第41-42页 |
附录 | 第42-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