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计算机仿真论文

高中地理虚拟仿真实验设计探索--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国家教育信息化改革明确提出建设“虚拟实验室”第12页
        1.1.2 国内外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地理实验育人价值第12-13页
        1.1.3 信息化原居民学生要求开发数字实验资源第13-14页
        1.1.4 地理学科时空特性要求在实验中得到表达第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1 理论意义第14-15页
        1.2.2 实践意义第15页
    1.3 文献综述第15-2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2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5页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25-26页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26-28页
        1.4.1 研究方法第26-27页
        1.4.2 技术路线第27-28页
2 中学地理虚拟仿真实验的概述第28-41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8-36页
        2.1.1 中学地理实验第28页
        2.1.2 虚拟现实技术第28-29页
        2.1.3 中学地理虚拟仿真实验第29-36页
    2.2 主要理论基础第36-40页
        2.2.1 认知负荷理论第36-37页
        2.2.2 信息加工理论第37-38页
        2.2.3 多元智能理论第38-39页
        2.2.4 地理教学理论第39-40页
    2.3 小结第40-41页
3 高中地理虚拟仿真实验的现状分析第41-59页
    3.1 中美教材实验内容对比第41-46页
        3.1.1 实验数量对比第41-42页
        3.1.2 实验类型对比第42-44页
        3.1.3 实验内容对比第44-46页
    3.2 教师调查问卷第46-57页
        3.2.1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第47-48页
        3.2.2 问卷数据的处理和统计第48-57页
    3.3 小结第57-59页
4 高中地理虚拟仿真实验设计第59-87页
    4.1 实验设计原则第59-62页
        4.1.1 适切性原则第59-61页
        4.1.2 科学性原则第61-62页
        4.1.3 仿真性原则第62页
        4.1.4 教学性原则第62页
    4.2 实验设计流程第62-66页
    4.3 实验设计案例——以大气的运动为例第66-85页
        4.3.1 空间维度的直观演示型虚拟仿真实验第67-71页
        4.3.2 时间维度的重现过程型虚拟仿真实验第71-76页
        4.3.3 综合时空维度的任务探究型虚拟仿真实验第76-85页
    4.4 小结第85-87页
5 地理虚拟仿真实验设计案例实证第87-97页
    5.1 实证目的第87页
    5.2 实证过程与方法第87-89页
    5.3 实证结果分析与教学反思第89-95页
        5.3.1 学生学习体验量表分析第89-94页
        5.3.2 教师实践反思第94-95页
    5.4 实验改进第95-96页
    5.5 小结第96-9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7-99页
    6.1 总结第97-98页
    6.2 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附录第103-114页
    附录1: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第103-106页
    附录2: 高中地理虚拟仿真实验学习体验问卷第106-108页
    附录3: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调查问卷开放性题目汇总第108-110页
    附录4: 学生学习体验问卷开放性题目汇总第110-112页
    附录5: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堂教学过程概要第112-11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前路与后路两种术式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的前瞻性对比研究--一年以上结果报告
下一篇:经阴道改良盆底功能重建术中切除子宫与保留子宫的疗效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