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鬼小说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6页 |
| 一、研究目的 | 第7-8页 |
| 二、研究范围 | 第8-10页 |
| 三、研究素材 | 第10-12页 |
| 四、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鬼小说的故事类型 | 第16-32页 |
| 第一节 人鬼相恋 | 第16-19页 |
| 一、真爱感天、复活续缘 | 第16-18页 |
| 二、两情相悦、阴阳殊途 | 第18-19页 |
| 第二节 人鬼相报 | 第19-22页 |
| 一、报怨型 | 第20-21页 |
| 二、报德型 | 第21-22页 |
| 第三节 人鬼相斗相助 | 第22-26页 |
| 一、人助鬼型 | 第22-23页 |
| 二、鬼助人型 | 第23-24页 |
| 三、恶鬼害人型 | 第24-26页 |
| 第四节 人鬼和平共处 | 第26-32页 |
| 一、求祀建祠型 | 第26-27页 |
| 二、福佑亲人型 | 第27-28页 |
| 三、风雅博学型 | 第28-32页 |
|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鬼小说中鬼和人的沟通方式 | 第32-46页 |
| 第一节 鬼与人的沟通方式 | 第32-37页 |
| 一、鬼主动现形与人沟通 | 第32-35页 |
| 二、隐形与人沟通 | 第35-36页 |
| 三、以梦为媒介与人沟通 | 第36-37页 |
| 四、借助灵媒与人沟通 | 第37页 |
| 第二节 人与鬼的沟通方式 | 第37-42页 |
| 一、魂魄入冥 | 第38-41页 |
| 二、肉体入冥 | 第41-42页 |
| 第三节 人鬼沟通的缘由 | 第42-46页 |
| 一、死后有不平之事 | 第42-43页 |
| 二、死后有所念之人 | 第43-46页 |
|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鬼小说的时空结构 | 第46-63页 |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鬼小说时间结构上的特点 | 第46-54页 |
| 一、时间结构二元性: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 | 第46-48页 |
| 二、时间结构二元性:世俗时间与鬼域时间 | 第48-49页 |
| 三、循环时间观和圆形结构 | 第49-54页 |
|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鬼小说空间结构上的特点 | 第54-63页 |
| 一、魏晋南北朝鬼小说空间结构的二元性 | 第54-58页 |
| 二、主体的移动关系与范围 | 第58-59页 |
| 三、圆形思维和圆形结构的心理期望 | 第59-63页 |
|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鬼小说的时代蕴含 | 第63-78页 |
| 第一节 病态官场文化的呈现 | 第63-66页 |
| 一、对枉索人命官场现象的折射 | 第63-64页 |
| 二、对偏袒徇私官场现象的抨击 | 第64-66页 |
| 第二节 自主情感的追求 | 第66-71页 |
| 一、文人寒士欲望的折射 | 第66-69页 |
| 二、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 | 第69-71页 |
| 第三节 宗教意识的安抚解释 | 第71-78页 |
| 一、以生死轮回安抚生的短暂 | 第71-73页 |
| 二、以因果报应来消解生的困扰 | 第73-78页 |
| 结语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