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环境与发展论文

武夷山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绪论第11-14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3页
     ·研究内容第13页
     ·技术路线第13-14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2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4-19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第14-15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15页
     ·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第15-16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第16-17页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选择第17-19页
   ·生态足迹理论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9-22页
     ·国外研究第19-20页
     ·国内研究第20-21页
     ·生态足迹的优缺点第21-22页
3 理论基础和相关模型简介第22-34页
   ·生态足迹理论基本概念第22-27页
     ·生态足迹的概念第22-23页
     ·生态生产性土地与全球生态标杆第23-25页
     ·生态容量与生态承载力第25页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第25-26页
     ·人类负荷与生态足迹第26-27页
     ·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第27页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第27-34页
     ·基本假设第27-28页
     ·生态足迹理论依据第28页
     ·生态足迹模型及计算第28-30页
     ·生态承载力模型及计算第30-31页
     ·生态盈余与生态赤字第31-32页
     ·生态足迹相关指标补充第32-34页
4 武夷山市概况第34-41页
   ·地理位置及环境区划第34-35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35-39页
     ·地质第35-36页
     ·地貌特征第36页
     ·气候第36-37页
     ·水文第37页
     ·土壤第37页
     ·植被第37-38页
     ·野生动物第38-39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39-41页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第39页
     ·农村经济呈现欣欣向荣,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39-40页
     ·工业总量不断扩张,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第40页
     ·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第40页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第40-41页
   ·生态环境现状第41页
5 数据收集与分析整理第41-55页
   ·数据来源第41页
   ·消费项目的划分第41-42页
   ·有关来源数据的处理第42-43页
   ·生态足迹计算第43-53页
     ·生物资源消费帐户的计算第43-46页
     ·能源消费帐户的计算第46-47页
     ·生态足迹计算结果汇总及分析第47-53页
   ·生态承载力计算第53-55页
     ·产量因子第53页
     ·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分析第53-55页
6 武夷山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第55-66页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动态分析第55-60页
     ·生态足迹需求与供给结构分析第55-59页
     ·生态赤字/盈余动态变化趋势第59-60页
   ·各项指标计算结果与分析第60-64页
     ·生态足迹多样性与发展能力及万元GDP 生态足迹分析第60-62页
     ·生态协调系数分析第62-63页
     ·生态足迹强度指数第63-64页
   ·武夷山市各地类生态安全评价第64-65页
   ·武夷山市生态足迹与国内各主要城市的比较分析第65-66页
7 基于灰色理论的生态足迹分析与趋势预测第66-73页
   ·灰色理论模型第66-69页
   ·武夷山市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发展趋势预测第69-72页
     ·人均生态足迹预测第69-70页
     ·生态承载力趋势预测第70-72页
     ·生态安全程度的发展趋势第72页
   ·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GDP 的相关与回归分析第72-73页
   ·预测结果分析第73页
8 结论与讨论第73-80页
   ·主要结论第73-75页
   ·武夷山市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第75-78页
   ·问题与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龙江水体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案研究
下一篇:晋江东石镇伞具产业集群形成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