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 第2章 晶格Boltzmann方法基本理论 | 第16-27页 |
| 2.1 引言 | 第16页 |
| 2.2 Boltzmann方程 | 第16-18页 |
| 2.3 平衡分布函数 | 第18页 |
| 2.4 晶格Boltzmann基本模型 | 第18-20页 |
| 2.5 边界处理 | 第20-25页 |
| 2.5.1 充分发展边界格式 | 第20-21页 |
| 2.5.2 反弹格式 | 第21-22页 |
| 2.5.3 曲线边界 | 第22-24页 |
| 2.5.4 插值格式 | 第24-25页 |
| 2.5.5 周期边界格式 | 第25页 |
| 2.6 晶格Boltzmann方法求解步骤 | 第25-26页 |
| 2.7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多相多组分的晶格Boltzmann模型 | 第27-33页 |
| 3.1 引言 | 第27页 |
| 3.2 颜色模型 | 第27-28页 |
| 3.3 伪势模型 | 第28-29页 |
| 3.4 自由能模型 | 第29-30页 |
| 3.5 Zheng模型 | 第30-32页 |
| 3.6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改进的多相晶格Boltzmann模型 | 第33-39页 |
| 4.1 引言 | 第33页 |
| 4.2 基本模型 | 第33-35页 |
| 4.3 模型的验证 | 第35-38页 |
| 4.3.1 验证Laplace定理 | 第35-36页 |
| 4.3.2 验证热力学一致性和伽利略不变性 | 第36-38页 |
| 4.4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5章 三维旋转流体中的二次流现象 | 第39-58页 |
| 5.1 概述 | 第39页 |
| 5.2 问题模型与多相LBM二次流模型的构建 | 第39-41页 |
| 5.3 二次涡的形成机理与定性分析 | 第41-43页 |
| 5.4 接触角与壁面润湿的关系 | 第43-47页 |
| 5.5 Peng-Robinson状态方程中二次流影响因素研究 | 第47-53页 |
| 5.5.1 搅拌力与旋涡强度的关系 | 第48-49页 |
| 5.5.2 壁面润湿与旋涡强度的关系 | 第49-52页 |
| 5.5.3 搅拌棒到中轴线距离与旋涡位置的关系 | 第52-53页 |
| 5.6 Van der Waals状态方程中二次流影响因素研究 | 第53-57页 |
| 5.6.1 旋转力与旋涡强度的关系 | 第54页 |
| 5.6.2 壁面润湿与旋涡强度的关系 | 第54-55页 |
| 5.6.3 搅拌棒到中轴线距离与旋涡位置的关系 | 第55-57页 |
| 5.7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 6.1 总结 | 第58-59页 |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