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0-13页 |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1.3.2 方法及创新点 | 第11-13页 |
| 第2章 非提前偿付类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及其基础资产的估值难点 | 第13-20页 |
| 2.1 非提前偿付类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与评估对象的界定 | 第13-17页 |
| 2.1.1 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类型与特点 | 第13-15页 |
| 2.1.2 非提前偿付类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分析 | 第15-16页 |
| 2.1.3 非提前偿付类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价值评估对象的界定 | 第16-17页 |
| 2.2 非提前偿付类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对应的基础资产特点及估值难点 | 第17-20页 |
| 2.2.1 非提前偿付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对应的基础资产特点 | 第17页 |
| 2.2.2 典型非提前偿付类-未来经营收益类证券化产品估值难点 | 第17-20页 |
| 第3章 典型非提前偿付类资产证券化产品-未来经营收益类证券化产品估值模型建立 | 第20-26页 |
| 3.1 估值模型的建立依据 | 第20-21页 |
| 3.1.1 非提前偿付类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特点 | 第20页 |
| 3.1.2 基于标的资产特殊性的有效估值方法 | 第20-21页 |
| 3.1.3 估值方法的合理性 | 第21页 |
| 3.2 估值模型中的方法分析 | 第21-25页 |
| 3.2.1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 第21-24页 |
| 3.2.2 梯形模糊数法概述 | 第24-25页 |
| 3.3 未来经营收益类资产证券化产品估值模型 | 第25-26页 |
| 第4章 案例分析 | 第26-35页 |
| 4.1 案例简介 | 第26-27页 |
| 4.2 非提前偿付类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衡枣高速收费权项目收益分析 | 第27-31页 |
| 4.3 典型非提前偿付类资产证券化产品-衡枣高速收费权证券化产品估值 | 第31-35页 |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35-37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35-36页 |
| 5.1.1 研究前提的梳理 | 第35页 |
| 5.1.2 研究过程的归纳 | 第35-36页 |
| 5.2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