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导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2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生态理论与实践概述 | 第15-27页 |
2.1 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 | 第15-19页 |
2.1.1 城镇化的内涵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状况 | 第15-17页 |
2.1.2 新型城镇化与城镇化的区别 | 第17-19页 |
2.1.3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 第19页 |
2.2 农业生态 | 第19-27页 |
2.2.1 农业和生态的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2.2.2 农业生态的内涵及我国农业生态建设的意义 | 第24-25页 |
2.2.3 我国农业生态建设的历程与现状 | 第25-27页 |
3 新型城镇化及其背景下我国农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7-39页 |
3.1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生态建设缺乏现成的指导理论 | 第28-29页 |
3.2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生态建设的法律缺失 | 第29-32页 |
3.2.1 立法不完善 | 第29-30页 |
3.2.2 执法不严 | 第30-31页 |
3.2.3 法律监督力度不够 | 第31-32页 |
3.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参与度不足 | 第32-34页 |
3.3.1 政府对新型城镇建设条件缺乏严格审核 | 第32页 |
3.3.2 城镇建设用地及其政府规划不合理 | 第32-33页 |
3.3.3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 第33-34页 |
3.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态安全危机 | 第34-36页 |
3.4.1 新型城镇化导致农业生态脆弱 | 第34-35页 |
3.4.2 新型城镇化加剧农业生态污染 | 第35页 |
3.4.3 新型城镇化导致农产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 第35-36页 |
3.5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科学技术运用不当 | 第36-38页 |
3.5.1 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 第36-37页 |
3.5.2 农业科技缺乏生态创新 | 第37页 |
3.5.3 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分离 | 第37-38页 |
3.6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能力不够 | 第38-39页 |
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业生态建设的对策 | 第39-55页 |
4.1 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 第39-44页 |
4.1.1 借鉴中国古代农业生态伦理思想 | 第39-41页 |
4.1.2 坚持马克思的生态思想 | 第41-42页 |
4.1.3 借鉴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 第42页 |
4.1.4 贯彻落实新中国领导人的生态思想 | 第42-44页 |
4.2 完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生态建设法律体系 | 第44-46页 |
4.2.1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生态科学立法 | 第44-45页 |
4.2.2 严格执法 | 第45-46页 |
4.2.3 加大法律监督力度 | 第46页 |
4.3 加强政府治理力度,建设生态城镇 | 第46-50页 |
4.3.1 制定农业土地制度,严格审批程序 | 第46-47页 |
4.3.2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城镇 | 第47-48页 |
4.3.3 利用城镇的群聚效应进行广泛的宣传 | 第48-49页 |
4.3.4 加强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指导 | 第49页 |
4.3.5 规范乡镇中小企业,提倡生态效益 | 第49-50页 |
4.4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 第50-55页 |
4.4.1 建立现代农业制度 | 第51页 |
4.4.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 第51-53页 |
4.4.3 发展和运用绿色农业科技 | 第53-54页 |
4.4.4 积极推进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 | 第54-55页 |
5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