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引言第8-9页
一、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的相关概述第9-19页
    (一)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的概念分析第9-12页
    (二)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的特点第12-15页
    (三)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的基本原则第15-19页
二、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发展历程第19-25页
    (一)1949—1956 年,倡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时期第19-20页
    (二)1956—1966 年,由注入式向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转变时期第20-21页
    (三)1966—1976 年,坚持以“革命大批判”为主,“开门办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时期第21-22页
    (四)1976—1992 年,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恢复与重建时期第22-23页
    (五)1992—2005 年,提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教学方法时期第23-24页
    (六)2005 年—至今,注重改革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时期第24-25页
三、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第25-28页
    (一)教学理念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第25页
    (二)教学方法的多法融合、交流创新逐步加深第25-26页
    (三)实践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第26-27页
    (四)现代科技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更加密切第27-28页
四、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8-35页
    (一)政策——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的导向因素第28-29页
    (二)教材——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的指引因素第29-31页
    (三)教师——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的主导因素第31-32页
    (四)学生——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的主要因素第32-33页
    (五)教学条件——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的手段支持第33-35页
五、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的规律及启示第35-39页
    (一)教学理念的树立是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的关键第35-36页
    (二)相关政策的制定是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的导向第36-37页
    (三)学生的品德提升是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的最终目标第37页
    (四)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的保障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后记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肝X受体激动剂GW3965对与EMT相关的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吉非替尼耐药的逆转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外泌体介导的miR-222及其衍生物在乳腺癌耐药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