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贸易流量的省际边界效应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0-1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 2.1 边界效应的概念 | 第13页 |
| 2.2 引力模型理论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 2.2.1 不基于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推导 | 第14-15页 |
| 2.2.2 基于贸易理论的模型推导 | 第15-16页 |
| 2.3 边界效应实证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 2.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2.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 2.3.3 研究评述 | 第19-21页 |
| 3 模型构建 | 第21-29页 |
| 3.1 省际贸易流量估算 | 第21-24页 |
| 3.1.1 引力模型 | 第21-22页 |
| 3.1.2 交叉熵法 | 第22-23页 |
| 3.1.3 估计区域间贸易流量的基本思路 | 第23-24页 |
| 3.2 边界效应理论方法 | 第24-29页 |
| 3.2.1 基本模型与单位弹性模型 | 第24-26页 |
| 3.2.2 “多边阻力”模型和泊松回归模型 | 第26-29页 |
| 4 省际边界效应实证分析 | 第29-41页 |
| 4.1 数据选取与描述 | 第29-34页 |
| 4.1.1 数据 | 第29-30页 |
| 4.1.2 描述统计 | 第30-34页 |
| 4.2 回归分析 | 第34-41页 |
| 4.2.1 基本模型和单位弹性模型 | 第35-39页 |
| 4.2.2 多边阻力和泊松回归 | 第39-41页 |
| 5 边界效应的时空格局分析 | 第41-51页 |
| 5.1 省际贸易的时空格局 | 第41-44页 |
| 5.1.1 省际贸易的时空演变 | 第41-42页 |
| 5.1.2 省际贸易与“一带一路” | 第42-43页 |
| 5.1.3 省际贸易与城市群 | 第43-44页 |
| 5.2 省际边界效应的时空格局 | 第44-51页 |
| 5.2.1 边界效应与贸易距离 | 第44-45页 |
| 5.2.2 边界效应的空间格局 | 第45-48页 |
| 5.2.3 边界效应与区域经济 | 第48-51页 |
| 6 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 6.1 基本结论 | 第51-52页 |
| 6.2 政策建议 | 第52-53页 |
|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53-55页 |
| 6.3.1 研究不足 | 第53页 |
| 6.3.2 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