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农村社区养老问题研究--以山西省平陆县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难点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三)研究难点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一)社区与农村社区 | 第16-17页 |
(二)农村养老方式 | 第17页 |
(三)社区养老 | 第17-18页 |
(四)贫困县 | 第18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一)福利多元化理论 | 第18-19页 |
(二)社会嵌入理论 | 第19-20页 |
(三)社会交换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平陆县农村社区养老现状分析 | 第21-32页 |
一、平陆县的基本情况 | 第21-25页 |
(一)人口结构和养老状况 | 第21页 |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第21-24页 |
(三)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和结构 | 第24-25页 |
二、平陆县农村社区养老的调查状况 | 第25-29页 |
(一)调查方案 | 第25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25-29页 |
三、平陆县农村社区养老运行模式和现状 | 第29-32页 |
(一)以政府为主导,建设日间照料中心 | 第29页 |
(二)通过村级主办,特殊老年群体为对象 | 第29-30页 |
(三)以质量评估为关键,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 | 第30页 |
(四)平陆县农村社区养老运行现状 | 第30-32页 |
第四章 贫困县农村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37页 |
一、贫困县农村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一)未形成一种长效运行机制 | 第32页 |
(二)贫困农村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 第32-33页 |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老年人参与率低 | 第33页 |
(四)服务人员素质较低,服务内容单一 | 第33-34页 |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一)贫困农村社区财政能力有限 | 第34页 |
(二)养老服务供给结构单一 | 第34-35页 |
(三)贫困农村社区对养老资源整合能力有限 | 第35页 |
(四)相关的人才培养和竞争机制不完善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完善贫困县农村社区养老的对策建议 | 第37-43页 |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自养能力 | 第37-38页 |
(一)维护家庭养老模式的功效 | 第37页 |
(二)提高农村土地保障的功能 | 第37-38页 |
二、明确职责,实现贫困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多元化 | 第38-39页 |
(一)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 第38页 |
(二)发挥社会力量在养老方面的作用 | 第38-39页 |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参与度 | 第39页 |
三、建设多样化的贫困农村社区养老服务 | 第39-41页 |
(一)日常生活照料服务 | 第39-40页 |
(二)医疗保健服务 | 第40页 |
(三)农村精神文化服务 | 第40-41页 |
(四)农村社区互助服务 | 第41页 |
四、推进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的建设 | 第41-43页 |
(一)提高农村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素质 | 第41-42页 |
(二)加强农村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