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ACT | 第10-11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公司僵局的基础理论 | 第13-18页 |
| 一、公司僵局的界定 | 第13-14页 |
| 二、公司僵局的特征及分类 | 第14-15页 |
| (一) 僵局的特征 | 第14-15页 |
| (二) 公司僵局的分类 | 第15页 |
| 三、公司僵局的成因 | 第15-18页 |
| (一) 利益趋向不同是根本性因素 | 第16页 |
| (二) 民主决策制度是基础性因素 | 第16页 |
| (三) 资本维持制度和封闭性是固有因素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非诉讼救济制度必要性分析 | 第18-22页 |
| 一、司法救济存在的缺陷 | 第18-20页 |
| (一) 诉讼程序启动难 | 第18页 |
| (二) 司法救济周期长且程序复杂 | 第18-19页 |
| (三) 司法解散成本高且破坏公司的人合性 | 第19页 |
| (四) 缺乏司法解散替代性救济方式 | 第19-20页 |
| 二、非诉讼救济的优越性 | 第20-22页 |
| (一) 非诉讼救济成本低且安全高效 | 第20页 |
| (二) 非诉讼救济适应性强 | 第20-21页 |
| (三) 非诉讼救济具有自主性且方式灵活多样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非诉讼救济制度可行性分析 | 第22-24页 |
| 一、非诉讼救济以法律为依据 | 第22-23页 |
| 二、非诉讼救济有着浓厚的文化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实践基础 | 第23-24页 |
| 第四章 打破公司僵局的非诉解决机制 | 第24-32页 |
| 一、第三方介入机制 | 第24-27页 |
| (一) 调解 | 第24-26页 |
| 1、成立行业调解委员会 | 第25页 |
| 2、建立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 | 第25-26页 |
| (二) 仲裁 | 第26-27页 |
| 二、复合型解决机制 | 第27-28页 |
| 三、尊重和遵守公司章程意思自治解决机制 | 第28-32页 |
| (一) 善于运用公司章程进行事先预防 | 第28-30页 |
| 1、设计科学合理的表决机制 | 第28-29页 |
| 2、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 第29-30页 |
| (二) 充分发挥公司章程的事后救济功能 | 第30-32页 |
| 1、约定股权转让 | 第30-31页 |
| 2、约定特殊情况下公司自行解散 | 第31-32页 |
| 结语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 致谢 | 第36-37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