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3-26页 |
1.1 氮氧化物的来源及危害 | 第13页 |
1.2 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 | 第13-18页 |
1.2.1 立法层面控制 | 第14页 |
1.2.2 技术层面控制 | 第14-18页 |
1.3 NO催化氧化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3.1 NO氧化过程 | 第18-19页 |
1.3.2 NO与O_2的反应原理 | 第19-20页 |
1.3.3 催化氧化NO的催化剂 | 第20-22页 |
1.4 铬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4.1 铬基催化剂的制备 | 第23页 |
1.4.2 铬基催化剂的分散性 | 第23-24页 |
1.4.3 铬基催化剂的改性 | 第24页 |
1.5 论文的研究依据与内容 | 第24-26页 |
1.5.1 研究依据 | 第24-25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 Cr/Ti-PIL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 第26-42页 |
2.1 实验 | 第27-33页 |
2.1.1 试剂与仪器 | 第27页 |
2.1.2 实验用气体 | 第27页 |
2.1.3 实验方法与流程 | 第27-30页 |
2.1.4 载体及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30页 |
2.1.5 催化材料表征方法 | 第30-33页 |
2.2 载体的筛选和活性组分的确定 | 第33-36页 |
2.2.1 载体的筛选 | 第33-35页 |
2.2.2 活性组分及负载量的确定 | 第35-36页 |
2.3 Cr/Ti-PILC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 | 第36-40页 |
2.3.1 催化剂的物相组成分析 | 第36-37页 |
2.3.2 表面物理特性分析 | 第37-38页 |
2.3.3 NO吸附性能分析 | 第38-40页 |
2.4 NO在Cr/Ti-PILC催化剂表面的催化氧化机理研究 | 第40-41页 |
2.4.1 反应气氛下催化剂表面的反应物种研究 | 第40-41页 |
2.4.2 Cr/TP催化剂催化氧化NO的可能反应机理 | 第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3 铈负载对Cr/Ti-PILC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42-68页 |
3.1 实验 | 第42-43页 |
3.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42页 |
3.1.2 催化剂制备 | 第42-43页 |
3.1.3 催化剂的性能表征与测试 | 第43页 |
3.2 催化剂制备参数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3-45页 |
3.2.1 负载比例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2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 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 | 第45-57页 |
3.3.1 物相组成 | 第45页 |
3.3.2 表面物理特性分析 | 第45-47页 |
3.3.3 UV-Vis-DRS分析 | 第47-48页 |
3.3.4 微观形貌分析 | 第48-49页 |
3.3.5 氧化还原性分析 | 第49-50页 |
3.3.6 NO吸附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3.3.7 储氧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3.3.8 表面价态分析 | 第52-55页 |
3.3.9 光致发光光谱(PL)分析 | 第55-56页 |
3.3.10 自由基的验证 | 第56页 |
3.3.11 稳定性测试 | 第56-57页 |
3.4 催化剂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57-62页 |
3.4.1 NO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58页 |
3.4.2 O_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3.4.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3.4.4 外扩散的影响 | 第60-61页 |
3.4.5 内扩散的影响 | 第61-62页 |
3.5 NO和O_2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过程研究 | 第62-66页 |
3.5.1 反应过程研究 | 第62-63页 |
3.5.2 表面稳定性研究 | 第63-65页 |
3.5.3 Cr_(1-x)Ce_x/TP催化剂催化氧化NO的可能反应机理 | 第65-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4 H_2O_2氧化修饰对Cr/Ti-PILC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68-88页 |
4.1 实验 | 第68-69页 |
4.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68页 |
4.1.2 催化剂制备 | 第68页 |
4.1.3 催化剂的性能表征与测试 | 第68-69页 |
4.2 催化剂的活性 | 第69页 |
4.3 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 | 第69-77页 |
4.3.1 物相组成 | 第69-70页 |
4.3.2 精细结构分析 | 第70-71页 |
4.3.3 表面物理特性分析 | 第71-72页 |
4.3.4 微观形貌分析 | 第72-73页 |
4.3.5 氧化还原性能分析 | 第73-74页 |
4.3.6 NO吸附性能分析 | 第74-75页 |
4.3.7 储氧性能分析 | 第75-76页 |
4.3.8 表面价态分析 | 第76-77页 |
4.4 工艺性能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77-81页 |
4.4.1 反应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78页 |
4.4.2 NO进口浓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78-79页 |
4.4.3 空速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79-80页 |
4.4.4 含氧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80-81页 |
4.5 催化剂的其他性能研究 | 第81-84页 |
4.5.1 稳定性研究 | 第81-82页 |
4.5.2 抗H_2O和SO_2性能研究 | 第82-84页 |
4.6 NO和O_2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物种研究 | 第84-87页 |
4.6.1 不同反应气氛下催化剂表面的反应物种研究 | 第84-86页 |
4.6.2 铬基催化剂催化氧化NO的可能反应机理 | 第86-8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5 载体氮掺杂对Cr/CeTi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88-109页 |
5.1 实验 | 第88-90页 |
5.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88-89页 |
5.1.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89页 |
5.1.3 掺杂位点样品的制备 | 第89页 |
5.1.4 催化剂的性能表征与测试 | 第89页 |
5.1.5 抗水抗硫测试条件 | 第89-90页 |
5.2 制备参数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90-91页 |
5.2.1 掺杂量的影响 | 第90页 |
5.2.2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90-91页 |
5.3 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 | 第91-102页 |
5.3.1 物相组成 | 第91-92页 |
5.3.2 精细结构分析 | 第92-93页 |
5.3.3 表面物理特性分析 | 第93-94页 |
5.3.4 表面形貌分析 | 第94-95页 |
5.3.5 氧化还原性能分析 | 第95页 |
5.3.6 储氧性能分析 | 第95-96页 |
5.3.7 表面价态分析 | 第96-99页 |
5.3.8 掺杂位点的确认 | 第99-101页 |
5.3.9 自由基的验证 | 第101-102页 |
5.4 催化剂的其他性能研究 | 第102-105页 |
5.4.1 稳定性研究 | 第102-103页 |
5.4.2 抗H_2O和SO_2性能研究 | 第103-105页 |
5.5 NO和O_2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物种研究 | 第105-107页 |
5.5.1 不同反应气氛下催化剂表面的反应物种研究 | 第105-106页 |
5.5.2 铬基催化剂催化氧化NO的可能反应机理 | 第106-10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09-110页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0页 |
6.3 展望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7页 |
附录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