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5 论文基本框架 | 第14-15页 |
1.6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文献综述与基础理论 | 第16-24页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2.1.1 政策性住房金融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2.1.2 我国住房公积金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2.1.3 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21-24页 |
2.2.1 资源配置理论 | 第21页 |
2.2.2 效率评价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劳动力再生产理论 | 第22-24页 |
3 我国住房公积金发展概况 | 第24-32页 |
3.1 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性质与特点 | 第24-25页 |
3.1.1 基本性质 | 第24-25页 |
3.1.2 主要特点 | 第25页 |
3.2 我国住房公积金的运行机制 | 第25-29页 |
3.2.1 功能定位 | 第25-26页 |
3.2.2 运行模式 | 第26-27页 |
3.2.3 管理模式 | 第27-29页 |
3.3 浙江省住房公积金基本概况 | 第29-32页 |
3.3.1 机构设置 | 第29页 |
3.3.2 运行情况 | 第29-32页 |
4 浙江省各地市住房公积金制度资源配置水平分析 | 第32-49页 |
4.1 浙江省住房公积金资源配置的整体情况 | 第32-35页 |
4.2 浙江省各地市住房公积金资源配置水平的差异化分析 | 第35-46页 |
4.2.1 指标选择 | 第35-37页 |
4.2.2 评价模型选择 | 第37-38页 |
4.2.3 实证分析 | 第38-43页 |
4.2.4 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4.3 住房公积金资源配置水平的空间聚类 | 第46-48页 |
4.3.1 系统聚类法的分析步骤 | 第46页 |
4.3.2 聚类分析结果 | 第46-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浙江省各地市住房公积金资源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 | 第49-70页 |
5.1 住房公积金资源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模型 | 第49-54页 |
5.1.1 方法模型选择 | 第49页 |
5.1.2 DEA 方法的效率评价模型 | 第49-54页 |
5.1.3 构建住房公积金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DEA | 第54页 |
5.2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及来源 | 第54-56页 |
5.2.1 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说明 | 第54-55页 |
5.2.2 样本选择及数据处理说明 | 第55-56页 |
5.3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56-66页 |
5.3.1 各地市住房公积金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差异 | 第56-62页 |
5.3.2 全省住房公积金资源配置效率总体水平分析 | 第62-65页 |
5.3.3 Malmquist指数分析 | 第65-66页 |
5.4 影响浙江省住房公积金资源配置效率的原因分析 | 第66-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6 优化住房公积金资源配置的对策与建议 | 第70-74页 |
6.1 完善住房公积金的监督与管理体系 | 第70-71页 |
6.2 优化住房公积金的缴存与使用机制 | 第71-72页 |
6.3 探索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途径 | 第72-74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附录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