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3.1. 特色农业的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3.1.1. 基本定义 | 第12-13页 |
1.3.1.2. 三个要义 | 第13页 |
1.3.1.3. 基本特征 | 第13-14页 |
1.3.2. 特色农业相关研究理论 | 第14-18页 |
1.3.2.1. 比较竞争优势理论 | 第14-16页 |
1.3.2.2. 农业产业化理论 | 第16-17页 |
1.3.2.3. 价值规律理论 | 第17-18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 研究方案 | 第21-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3. 研究路线 | 第21-23页 |
2. 兴文县区域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 第23-33页 |
2.1. 兴文县农业发展概况 | 第23-26页 |
2.1.1. 兴文县区位优势 | 第23-24页 |
2.1.2. 兴文县农业生产概况 | 第24-26页 |
2.2. 兴文县区域优势农业发展概况 | 第26-33页 |
2.2.1. 历史沿革形成的农业特色产业 | 第26-30页 |
2.2.2. 区域优势催生新兴的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 第30-33页 |
3. 兴文县区域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特点与问题 | 第33-36页 |
3.1. 发展特点 | 第33-34页 |
3.1.1. 产业多、亮点多、产品多、品质优 | 第33-34页 |
3.1.2. 规模小、产业小、带动面小、效益低 | 第34页 |
3.2. 存在问题 | 第34-36页 |
3.2.1. 缺少一个整体的产业发展构思 | 第34-35页 |
3.2.2. 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 第35页 |
3.2.3. 没有形成产业链 | 第35-36页 |
3.2.4. 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低水平重复 | 第36页 |
4. 兴文县区域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政策建议 | 第36-43页 |
4.1. 发展潜力和机遇 | 第37-39页 |
4.1.1. 农业产业资源丰富 | 第37页 |
4.1.2. 省内天然富硒区 | 第37-38页 |
4.1.3. 发展中的区位优势 | 第38页 |
4.1.4. 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战略 | 第38-39页 |
4.2. 政府宏观指引层面的建议 | 第39-41页 |
4.2.1. 合理的产业发展定位 | 第39页 |
4.2.2. 做好特色农业发展的规划 | 第39-40页 |
4.2.3. 全方位政策配套聚力 | 第40-41页 |
4.2.4. 铺路筑巢引路服务 | 第41页 |
4.3. 企业发展层面的建议 | 第41-43页 |
4.3.1. 围绕带动农民致富进行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 | 第41-42页 |
4.3.2. 产品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基石 | 第42页 |
4.3.3. 多形式多途径进行区域优势农产品的宣传 | 第42页 |
4.3.4. 多渠道建设销售网络 | 第42-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6. 兴文县区域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