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 第9页 |
1.1.2 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 第9-10页 |
1.1.3 旅游方式的转变 | 第10页 |
1.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4-17页 |
2.1.1 城郊乡村旅游的概念 | 第14-16页 |
2.1.2 乡村旅游区的概念 | 第16页 |
2.1.3 乡村旅游区景观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4 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的概念 | 第17页 |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2.2.1 国外研究中与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相关的研究 | 第17-19页 |
2.2.2 国内研究中与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相关的研究 | 第19-20页 |
2.3 国内外研究进展的总结与展望 | 第20-21页 |
2.4 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 | 第21-24页 |
2.4.1 美国纳帕谷(Napa Valley) | 第21-22页 |
2.4.2 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 第22-24页 |
3 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技术体系 | 第24-40页 |
3.1 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3.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4-25页 |
3.1.2 旅游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3.1.3 景观学相关理论 | 第27-29页 |
3.1.4 小结 | 第29页 |
3.2 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方法体系的建立 | 第29-34页 |
3.2.1 环境分析 | 第29-31页 |
3.2.2 规划原则 | 第31-32页 |
3.2.3 目标定位 | 第32-33页 |
3.2.4 设计探索 | 第33-34页 |
3.3 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要点探讨 | 第34-40页 |
3.3.1 规划总纲及基础性分析 | 第34页 |
3.3.2 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 第34-36页 |
3.3.3 景观旅游线路设计 | 第36-37页 |
3.3.4 景观系统及风貌控制 | 第37-38页 |
3.3.5 旅游环境容量规划 | 第38页 |
3.3.6 环境资源保护规划 | 第38-39页 |
3.3.7 基础服务设施规划 | 第39-40页 |
4 实例引证—彭州葛仙山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 | 第40-70页 |
4.1 规划背景分析 | 第40-45页 |
4.1.1 基地分析 | 第40-42页 |
4.1.2 资源分析 | 第42-44页 |
4.1.3 市场分析 | 第44-45页 |
4.2 乡村旅游区发展SWOT分析 | 第45-47页 |
4.2.1 优势(Strengths) | 第45-46页 |
4.2.2 劣势(Weaknesses) | 第46页 |
4.2.3 机遇(Opportunities) | 第46-47页 |
4.2.4 威胁(Threats) | 第47页 |
4.2.5 小结 | 第47页 |
4.3 规划原则及发展定位 | 第47-49页 |
4.3.1 规划原则 | 第48页 |
4.3.2 规划战略目标 | 第48-49页 |
4.3.3 市场定位 | 第49页 |
4.4 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规划 | 第49-52页 |
4.4.1 乡村旅游区规划范围 | 第49-50页 |
4.4.2 景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 第50-52页 |
4.5 重要景观区及景观节点 | 第52-60页 |
4.5.1 花园村景观带 | 第52-55页 |
4.5.2 熙玉湖景观带 | 第55-56页 |
4.5.3 万年场老街 | 第56-57页 |
4.5.4 滨水景观带 | 第57-59页 |
4.5.5 川西农耕文明示范点 | 第59-60页 |
4.6 景观旅游线路设计 | 第60-63页 |
4.6.1 绿道骑游景观线路设计 | 第60-62页 |
4.6.2 步行游览的线路设计 | 第62-63页 |
4.7 景观系统及风貌控制 | 第63-65页 |
4.7.1 植被系统规划 | 第63-65页 |
4.7.2 景观风貌规划 | 第65页 |
4.8 旅游环境容量规划 | 第65-66页 |
4.9 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 第66-68页 |
4.9.1 环境保护规划 | 第66-67页 |
4.9.2 环卫设施规划 | 第67-68页 |
4.10 基础及服务设施规划 | 第68-70页 |
4.10.1 游憩环境设施规划 | 第68页 |
4.10.2 基础及服务设施规划 | 第68-7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