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病)心肾阳虚学说“病机-证候-方药”体系的梳理 | 第10-19页 |
一、病机的梳理 | 第10-13页 |
(一)古代医家对心衰病病机的论述按照心与其他脏腑可分为 | 第10-12页 |
(二)现代医家对心衰病病机论述按照病理因素可分为 | 第12页 |
(三)小结 | 第12-13页 |
二、证候的论述 | 第13-15页 |
(一)古代医家对心衰证候的论述 | 第13-14页 |
(二)现代各家医家对心衰证候论述归纳 | 第14-15页 |
三、治疗心衰病的方药归纳 | 第15-19页 |
(一)古代医家对中药治疗心衰病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 第15-16页 |
(二)近现代医家治疗心衰病的临床用药按照中药来源、剂型归纳为 | 第16-18页 |
(三)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益气温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病)心肾阳虚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 第19-43页 |
一、资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一)文献纳入标准 | 第19页 |
(二)文献排除标准 | 第19-20页 |
(三)文献检索 | 第20页 |
(四)文献筛选 | 第20页 |
(五)资料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 | 第20-21页 |
(六)统计分析 | 第21页 |
二、研究结果 | 第21-28页 |
(一)文献检索结果 | 第21-22页 |
(二)纳入研究基本资料 | 第22-23页 |
(三)纳入研究方法与偏倚风险评估 | 第23-25页 |
(四) Meta-分析与倒漏斗图分析结果 | 第25-28页 |
三、讨论 | 第28-29页 |
(一)临床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 第28-29页 |
(二)影响系统评价的因素分析 | 第29页 |
(三)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 第29页 |
四、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的治疗心衰病方剂用药规律的分析 | 第29-43页 |
(一)资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二)结果 | 第30-37页 |
(三) 讨论 | 第37-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综述 | 第50-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发表论文 | 第55-63页 |
详细摘要 | 第63-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