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提铝渣制备白炭黑工艺优化及工程化设计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煤矸石概述 | 第14-16页 |
·煤矸石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 第14-15页 |
·煤矸石的危害 | 第15页 |
·煤矸石国内外综合利用现状 | 第15-16页 |
·煤矸石制备沉淀白炭黑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沉淀法白炭黑的制备方法 | 第16-19页 |
·煤矸石制备硅产品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课题来源、意义及研究基础 | 第21-25页 |
·煤矸石提铝废渣低温共熔法制备高纯度水玻璃 | 第22-23页 |
·氧化铝含量对煤矸石提铝废渣制备水玻璃的影响 | 第23-24页 |
·煤矸石酸浸废渣制备白炭黑的工艺研究 | 第24-25页 |
·工程化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2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分析方法 | 第28-34页 |
·实验原料 | 第28页 |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分析表征方法 | 第30-34页 |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 第30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0页 |
·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分析(ICP) | 第30页 |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0页 |
·SiO_2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水玻璃模数(M)的测定 | 第31-32页 |
·氧化铝含量的测定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煤矸石提铝渣制备白炭黑工艺优化研究 | 第34-44页 |
·煤矸石酸浸渣制备白炭黑工艺流程及概述 | 第34-35页 |
·管式气氛炉制备水玻璃工艺 | 第35-37页 |
·管式气氛炉加热段温度对硅酸钠制备的影响 | 第35-36页 |
·管式气氛炉制备硅酸钠工艺参数 | 第36-37页 |
·硫酸沉淀法白炭黑工艺条件 | 第37-39页 |
·pH对白炭黑制备的影响 | 第37页 |
·水玻璃密度对白炭黑制备的影响 | 第37-39页 |
·硫酸加入速度对白炭黑制备的影响 | 第39页 |
·搅拌速度对白炭黑的制备的影响 | 第39页 |
·喷雾干燥生产白炭黑工艺条件 | 第39-41页 |
·喷雾干燥工艺参数 | 第40页 |
·白炭黑中试产品与小试产品的对比 | 第40-41页 |
·白炭黑产品表征 | 第41-42页 |
·白炭黑产品的XRD图谱分析 | 第41页 |
·白炭黑FT-IR图谱分析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年产6000吨白炭黑项目设计 | 第44-60页 |
·设计内容与基本工艺流程 | 第44-45页 |
·设计内容 | 第44页 |
·工艺原理 | 第44页 |
·工艺流程图与工艺概述 | 第44-45页 |
·物料衡算 | 第45-49页 |
·计算基准 | 第45-46页 |
·物料衡算 | 第46-47页 |
·各操作单元物料衡算 | 第47-48页 |
·物料衡算总表 | 第48-49页 |
·热量衡算 | 第49-55页 |
·回转窑 | 第49-51页 |
·溶解罐 | 第51页 |
·沉淀反应器 | 第51-53页 |
·喷雾干燥塔 | 第53-55页 |
·主要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 第55-57页 |
·回转窑 | 第55页 |
·高压溶解釜 | 第55页 |
·沉淀反应罐 | 第55-56页 |
·板框压滤机 | 第56页 |
·喷雾干燥塔 | 第56-57页 |
·设备一览表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0页 |
·建议 | 第60-61页 |
附图 | 第6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2-73页 |
承诺书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