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萎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和抑菌机理初探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中英符号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 ·棉花枯萎病概况 | 第12-14页 |
| ·病害的发生及危害 | 第12页 |
| ·棉花枯萎病的致病机理 | 第12-13页 |
| ·病害防治和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 ·植物内生菌在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 | 第14-15页 |
| ·植物内生菌概况 | 第14页 |
| ·内生菌的拮抗作用 | 第14-15页 |
| ·拮抗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 | 第15页 |
| ·拮抗菌的抑菌机理 | 第15-19页 |
| ·生存空间和营养的竞争 | 第15-16页 |
| ·分泌抑菌物质 | 第16-17页 |
| ·诱导寄主抗性 | 第17-18页 |
| ·重寄生作用 | 第18页 |
| ·促进植物生长 | 第18-1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植物内生拮抗菌的分离和筛选 | 第20-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 ·植物样品和病原菌 | 第20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页 |
| ·主要培养基 | 第20页 |
| ·试验方法 | 第20-22页 |
| ·植物内生菌的分离 | 第20-21页 |
| ·棉花枯萎病菌拮抗菌的筛选 | 第21页 |
| ·4 株高效拮抗菌的生理生化测定 | 第21-22页 |
| ·拮抗菌的革兰氏染色 | 第22页 |
| ·拮抗菌的分子鉴定 | 第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 ·棉花枯萎病拮抗菌的分离和筛选 | 第22-24页 |
| ·4 株拮抗菌的生长特性 | 第24页 |
| ·拮抗菌的 16SrDNA鉴定 | 第24-25页 |
| ·结论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拮抗菌A抑菌蛋白的提取和抑菌效果检测 | 第26-43页 |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 ·供试植物材料和供试菌株 | 第26页 |
|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 第26页 |
| ·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 ·拮抗菌A胞外、胞内分泌物对棉花枯萎病菌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拮抗菌A胞内粗蛋白的分离和抑菌试验 | 第27页 |
| ·拮抗菌A胞内粗蛋白抑菌稳定性的测定 | 第27页 |
| ·拮抗菌A胞内粗蛋白的初步纯化及抑菌试验 | 第27-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41页 |
| ·拮抗菌A胞外、胞内分泌物对棉花枯萎病菌的影响 | 第28-31页 |
| ·拮抗菌A胞内粗蛋白的抑菌试验 | 第31-32页 |
| ·粗蛋白抑菌活性的稳定性检测 | 第32-38页 |
| ·拮抗菌A胞内粗蛋白蛋白的初步纯化及抑菌试验 | 第38-41页 |
| ·结论 | 第41-43页 |
| ·拮抗菌A胞外、胞内分泌物对棉花枯萎病菌的影响 | 第41页 |
| ·拮抗菌A胞内粗蛋白抑菌试验 | 第41-42页 |
| ·粗蛋白抑菌活性的稳定性检测 | 第42页 |
| ·抑菌蛋白的初步纯化及抑菌试验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拮抗菌株A的生防控病试验 | 第43-47页 |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 ·材料 | 第43页 |
|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 第43页 |
|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 ·种子的消毒和菌液的制备 | 第43页 |
| ·拮抗菌A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3页 |
| ·棉苗的种植和培育 | 第43页 |
| ·棉花活性氧酶系统分析 | 第43-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棉花POD、PPO、PAL分析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7-50页 |
| ·结论 | 第47页 |
| ·讨论 | 第47-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附录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 附件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