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外科手术学论文--麻醉学论文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中实施目标导向容量治疗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Violeo/FloTrac(微截流)技术实施目标导向的容量治疗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方法纳,入.60例行择期实施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SVV(每搏变异度)结合TEE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患者围术期及ICU24h采用目标导向容量治疗,即在每搏变异度SW,TEE等指标下进行个体化容量治疗;对照组根据传统容量治疗方法。比较围术期及术后3d统计液体补充的种类和量、出血量,乳酸含量,氧含量、住院时间、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手术结束时试验组患者血清乳酸含量(0.28±0.03mmo/L)明显低于对照组(2.21±0.12mmo/L) (P0.05)。实验组患者总输液量(2912±632ml和3641±723ml)、晶体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543±331ml和2334±323ml),而胶体使用量则明显多于对照组(1012±221ml和797±249ml)(均P0.05)。试验组患者围术期住院时间分别是(17±4)d和(27±7)d(p0.05),ICU停留时间分别是(38±13)h和(54±22)h,(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实施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期间,目标导向容量治疗可明显减少各类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术后心脏功能并缩短住院时间,其容量的治疗效应优于常规容量治疗方法。
【关键词】:个体化容量治疗 围术期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心脏不良事件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14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停搏液对在体心脏冠脉血管内皮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RNA干扰TERT基因表达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瘢痕形成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