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1章 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基础 | 第11-21页 |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 第11-14页 |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 | 第11-12页 |
·复杂性科学的发展 | 第12-14页 |
·复杂性科学理论与特征 | 第14-21页 |
·复杂性科学的理论 | 第14-16页 |
·复杂性科学的特征 | 第16-21页 |
第2章 复杂性科学的哲学映射 | 第21-41页 |
·复杂性科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 第21-27页 |
·思维与存在、系统与环境-----整体观 | 第21-23页 |
·信息与网络、中介与载体-----结构观 | 第23-24页 |
·感应与交互、差异与相似-----全息观 | 第24-26页 |
·生成与过程、决定与偶然-----演进观 | 第26-27页 |
·复杂性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 第27-33页 |
·在本体论视野中-----从存在到演化、从一元到多元 | 第28-30页 |
·在认识论视野中-----从对立到互动、从局部到系统 | 第30-31页 |
·在方法论视野中-----从构成到突现、从还原到贯融 | 第31-32页 |
·在实践论视野中-----从理解到应对、从定量到交叉 | 第32-33页 |
·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 | 第33-41页 |
·从逻辑实证到历史人文----后现代科学哲学 | 第34-36页 |
·从个体本能到社会环境----后现代精神分析哲学 | 第36-37页 |
·从结构中心到解构多元----后现代解构哲学 | 第37-39页 |
·从确定标准到模糊非标准----后现代文化哲学 | 第39-41页 |
第3章 复杂性科学的哲学启示 | 第41-46页 |
·研究复杂性领域的一种新视角 | 第41-43页 |
·科学实证和哲学思辨的相统一 | 第41-42页 |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结合 | 第42-43页 |
·处理复杂性问题的一种新方法 | 第43-46页 |
·还原论和整体论相结合的贯融方法 | 第44页 |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注释 | 第48-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