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某铜尾矿铜金回收浮选试验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我国铜资源概况 | 第10-12页 |
| ·我国共伴生金矿资源概况 | 第12-13页 |
| ·铜金矿选矿工艺现状及进展 | 第13-16页 |
| ·铜金矿浮选药剂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铜金矿选矿工艺现状 | 第14-16页 |
| ·铜硫浮选分离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 ·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2 铜尾矿试样性质及试验方法 | 第19-24页 |
| ·铜尾矿试样的来源和制备 | 第19页 |
| ·试验设备与试验药剂 | 第19-20页 |
| ·试验设备 | 第19-20页 |
| ·试验药品 | 第20页 |
| ·试样的化学性质及物质组成 | 第20-22页 |
| ·试样的化学多元素分析 | 第20-21页 |
| ·试样的XRD分析 | 第21页 |
| ·试样中铜、金的物相分析 | 第21-22页 |
| ·试样粒度组成 | 第22-23页 |
| ·试样的筛析结果 | 第22页 |
| ·试样中不同粒度级别中主要金属矿物分布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铜金硫混合浮选试验 | 第24-40页 |
| ·磨矿细度试验 | 第24-26页 |
| ·捕收剂种类及用量试验 | 第26-30页 |
| ·捕收剂种类试验 | 第26-28页 |
| ·组合捕收剂的配比试验 | 第28-29页 |
| ·组合捕收剂用量试验 | 第29-30页 |
| ·矿浆pH调整剂试验 | 第30-33页 |
| ·pH调整剂的选择 | 第30-31页 |
| ·pH调整剂的用量试验 | 第31-33页 |
| ·活化剂用量试验 | 第33-34页 |
| ·活化剂的选择 | 第33页 |
| ·活化剂用量的试验 | 第33-34页 |
| ·起泡剂试验 | 第34-37页 |
| ·起泡剂的选择 | 第34-36页 |
| ·起泡剂的用量试验 | 第36-37页 |
| ·混合浮选开路试验 | 第37-38页 |
| ·混合浮选的闭路试验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铜硫分离试验研究及产品检测 | 第40-57页 |
| ·铜硫分离工艺的确定 | 第40-41页 |
| ·铜硫分离试验流程 | 第41页 |
| ·铜硫分离试验条件 | 第41-48页 |
| ·混合精矿再磨细度试验 | 第41-43页 |
| ·铜硫分离CaO用量试验 | 第43-44页 |
| ·铜硫分离组合捕收剂用量试验 | 第44-46页 |
| ·铜硫分离开路试验 | 第46-47页 |
| ·铜硫分离闭路试验 | 第47-48页 |
| ·全浮选闭路试验及试验指标 | 第48-54页 |
| ·全浮选试验流程 | 第48页 |
| ·试验结果和数据处理 | 第48-53页 |
| ·数质量流程 | 第53-54页 |
| ·产品检测 | 第54-56页 |
| ·铜精矿检测分析 | 第54-55页 |
| ·尾矿检测分析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5 机理分析 | 第57-62页 |
| ·捕收剂黄药的作用机理 | 第57-58页 |
| ·黄药的解离、水解和分解 | 第57页 |
| ·黄药的捕收能力 | 第57-58页 |
| ·氧化钙对硫化矿浮选的影响 | 第58-62页 |
| 6 结论、展望和创新点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2页 |
| ·展望 | 第62页 |
| ·创新点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作者简历 | 第65-67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