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燃料电池 | 第10-13页 |
·燃料电池的发展史与研究近况 | 第11页 |
·燃料电池的特点与分类 | 第11-13页 |
·甲酸氧化阳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甲酸在催化剂表面电催化氧化的机理 | 第13页 |
·甲酸氧化阳极催化剂的发展 | 第13-15页 |
·纳米多孔材料的制备 | 第15-17页 |
·脱合金法制备纳米多孔金属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脱合金法制备纳米多孔金属的机理 | 第16-17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原理和方法 | 第19-25页 |
·试验路线和方法 | 第19页 |
·试验材料和设备 | 第19-20页 |
·非晶条带的制备 | 第20-21页 |
·纳米多孔金属的制备 | 第21页 |
·纳米多孔金属的结构和成分分析 | 第21-23页 |
·结构和形貌分析 | 第21-22页 |
·成分分析 | 第22-23页 |
·纳米多孔金属的性能检测 | 第23-25页 |
·催化性能的检测 | 第23-24页 |
·稳定性检测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金属玻璃成分对脱合金过程和产物的影响 | 第25-43页 |
·金属玻璃条带的制备与表征 | 第25-29页 |
·金属玻璃合金的形成能 | 第25-27页 |
·金属玻璃合金的电化学性质 | 第27-29页 |
·金属玻璃脱合金制备纳米多孔金属 | 第29-39页 |
·临界电压下金属玻璃脱合金行为的研究 | 第30-35页 |
·相同电压下金属玻璃脱合金行为的研究 | 第35-39页 |
·金属玻璃脱合金产物的结构研究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去合金化工艺对脱合金过程的影响 | 第43-62页 |
·腐蚀液浓度的影响 | 第43-48页 |
·Pd_(30)Ni_(50)P_(20)脱合金得到的NPMs的形貌和成分分析 | 第43-46页 |
·Pd_(30)Cu_(40)Ni_(10)P_(20)脱合金得到的NPMs的形貌和成分分析 | 第46-48页 |
·腐蚀时间的影响 | 第48-54页 |
·Pd_(30)Ni_(50)P_(20)脱合金得到的NPMs的形貌和成分分析 | 第48-51页 |
·Pd_(30)Cu_(40)Ni_(10)P_(20)脱合金得到的NPMs的形貌和成分分析 | 第51-54页 |
·腐蚀温度的影响 | 第54-61页 |
·Pd_(30)Ni_(50)P_(20)脱合金得到的NPMs的形貌和成分分析 | 第55-58页 |
·Pd_(30)Cu_(40)Ni_(10)P_(20)脱合金得到的NPMs的形貌和成分分析 | 第58-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多元纳米多孔PdNi(Cu)对甲酸电催化氧化的研究 | 第62-81页 |
·脱合金程度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63-70页 |
·不同脱合金程度的NP-PdNi催化剂 | 第63-66页 |
·不同脱合金程度的NP-PdNiCu催化剂 | 第66-70页 |
·掺杂成分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70-76页 |
·孔径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76-79页 |
·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专利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