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风景园林视角下休闲旅游型新农村建设研究--以北京温泉村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1. 引言第11-27页
     ·研究背景第11-14页
       ·“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第11-12页
       ·城乡一体化建设与美丽中国第12页
       ·传统农业转型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第12-14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研究目的第14页
       ·理论与实践意义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文献分析法第15-16页
       ·实地考察研究法第16页
       ·比较研究法第16页
       ·归纳总结法第16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25页
       ·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第16-20页
       ·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第20-22页
       ·国内外研究对比第22-25页
     ·论文研究框架第25-27页
2. 休闲旅游型乡村理论与发展策略分析第27-47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27-33页
       ·农业与乡村第27页
       ·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第27-31页
       ·风景园林与乡村景观第31-32页
       ·休闲旅游型乡村与休闲旅游型新农村建设第32-33页
     ·休闲旅游型新农村的主要特征第33-35页
       ·生产—乡村旅游为主体,多元产业共同发展第33页
       ·生活—注重乡村文脉内生性第33-34页
       ·生态—自然景观保护与有机农业发展第34-35页
     ·风景园林视角下休闲旅游型新农村建设的研究范围第35-38页
       ·传统乡村建设与乡村景观的研究范围第35页
       ·风景园林视角下休闲旅游型新农村建设的探讨范围第35-38页
     ·国内休闲旅游型乡村发展成就第38-41页
       ·乡村旅游第38-39页
       ·新农村建设第39-40页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互融合第40-41页
     ·休闲旅游型乡村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第41-43页
       ·发展定位模糊第41页
       ·乡村产业单一第41页
       ·农业价值有待深入挖掘第41-42页
       ·乡村聚落多样性缺失第42页
       ·缺乏生态与环境保护意识第42-43页
     ·休闲旅游型新农村发展策略优化第43-47页
       ·问题的反思第43页
       ·发展策略的缺失第43-44页
       ·优化途径——比较借鉴典型案例,探索多样发展途径第44-47页
3. 台湾休闲旅游型乡村发展策略分析第47-73页
     ·台湾休闲旅游型乡村发展概况第47-48页
       ·休闲农业领域第47页
       ·乡村建设领域第47-48页
       ·相互融合发展第48页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第48-49页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特征分析第49-52页
       ·种类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第49-50页
       ·休闲农业与乡村社区共同繁荣第50页
       ·辅导和监管体系完备第50-51页
       ·民间自发性力量作用突出第51页
       ·重视自然生态保护第51-52页
     ·台湾休闲农业相关政策研究第52-56页
       ·法律法规第52-55页
       ·行政支援第55-56页
       ·活动推动第56页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策略分析第56-58页
       ·注重产品开发与创意,软硬件兼顾相互配合第56-57页
       ·由点到线并扩展到面发展第57页
       ·完善辅导与监督机制,引导正确发展方向第57页
       ·促进居民的积极参与第57-58页
       ·推动生态旅游,落实资源保育第58页
     ·台湾乡村建设发展的融合与发挥的作用第58-62页
     ·台湾冬山乡中山休闲农业区案例分析第62-71页
       ·区域概况第62页
       ·冬山乡中山村概况第62-64页
       ·规划内容分析第64-65页
       ·村域空间分析第65-70页
       ·发展策略分析第70-71页
     ·小结—台湾的启示第71-73页
4. 北京休闲旅游型新农村发展策略分析第73-91页
     ·北京休闲旅游型新农村发展概况第73页
     ·北京乡村旅游发展历程第73页
     ·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特征分析第73-76页
       ·区域特色鲜明第74页
       ·休闲旅游产品种类丰富布局合理第74-75页
       ·政府主导,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第75页
       ·经营主体多元第75页
       ·基础设施完善第75-76页
     ·北京乡村旅游相关政策分析第76-79页
       ·计划规划第76页
       ·政策规范第76-77页
       ·活动推动第77-79页
     ·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分析第79-81页
       ·明确区域特色第79-80页
       ·突出乡村旅游创意化与国际化发展第80页
       ·强调政府多方位的推动与宣传第80页
       ·规划引导,标准化管理第80页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第80-81页
     ·北京新农村建设的融合与发挥的作用第81-82页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第81页
       ·打下经济与农业发展基础第81-82页
       ·提出发展改造的途径第82页
     ·北京巨各庄镇蔡家洼村案例分析第82-88页
       ·区域概况第82-83页
       ·蔡家洼村休闲旅游型新农村建设概述第83-84页
       ·规划内容分析第84-85页
       ·村域空间分析第85-87页
       ·发展策略分析第87-88页
     ·小结——北京的启示第88-91页
5. 比较与反思第91-101页
     ·比较第91-95页
       ·发展进程比较第91页
       ·发展特征比较第91-92页
       ·相关政策比较第92-93页
       ·发展策略比较第93-94页
       ·乡村建设融合性比较第94页
       ·具体实施与运营的比较第94-95页
     ·分析第95-100页
       ·共同点第96-97页
       ·差异第97-99页
       ·共同面临的挑战第99-100页
     ·反思第100-101页
6. 休闲旅游型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理念与原则第101-109页
     ·发展理念第101-102页
       ·农业生产为核心,产业多元化融合第101-102页
       ·农民利益为重点,生活品质提升第102页
       ·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生态环境优化第102页
     ·发展原则第102-106页
       ·农业生产为基础原则第103页
       ·多样性与特色性原则第103-104页
       ·统筹规划原则第104页
       ·尊重农民发展需求原则第104-105页
       ·因地制宜原则第105页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105-106页
     ·发展要点第106-109页
       ·休闲旅游型新农村第106-107页
       ·风景园林视角第107-109页
7. 休闲旅游型新农村发展策略第109-143页
     ·前期资料分析阶段第109-124页
       ·区域背景条件分析第109-116页
       ·乡村现状条件分析第116-124页
     ·综合分析与研究第124-132页
       ·现状资料汇总第124-125页
       ·优劣态分析(SWOT分析)第125-126页
       ·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分析第126-128页
       ·乡村景观可游度分析第128-132页
       ·小结——问题提出与对策研究第132页
     ·休闲旅游型新农村建设规划第132-141页
       ·发展战略与定位第132-133页
       ·功能定位和产业规划第133页
       ·结构与分区规划第133-135页
       ·空间布局和用地规划第135-136页
       ·基础设施规划第136-137页
       ·景观系统规划第137-139页
       ·游憩系统规划第139-140页
       ·生态格局规划第140-141页
     ·小结第141-143页
8. 北京海淀区温泉村休闲旅游型新农村规划设计第143-163页
     ·温泉村概述第143页
     ·区域背景条件分析第143-146页
       ·区域经济水平第143-144页
       ·区域农业基础第144页
       ·区域旅游资源第144页
       ·区域客源市场第144-145页
       ·相关上位规划第145-146页
     ·温泉村现状条件分析第146-152页
       ·自然资源第146页
       ·社会文化状况第146-147页
       ·区位条件第147页
       ·农村核心资源第147-148页
       ·村庄布局形态第148-149页
       ·土地使用现状第149页
       ·基础设施条件第149-150页
       ·乡村居民与企业个体意愿分析第150-152页
     ·现状综合分析第152-155页
       ·优劣态分析(SWOT分析)第153-154页
       ·问题提出与策略研究第154-155页
     ·休闲旅游型新农村建设规划第155-161页
       ·发展战略与定位第156页
       ·功能定位和产业规划第156-157页
       ·结构与分区规划第157-158页
       ·空间布局和用地规划第158-159页
       ·基础设施规划第159页
       ·景观系统规划第159-161页
       ·游憩系统规划第161页
       ·生态格局规划第161页
     ·小结第161-163页
9. 总结——休闲旅游型新农村建设的再思考第163-167页
     ·研究成果第163-164页
     ·创新点第164-165页
     ·对于本次研究的再思考第165-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1页
个人简介第171-172页
导师简介第172-173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173-174页
致谢第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儿童公共空间的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下一篇:清代宫苑则例中的装修作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