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副猪嗜血杆菌概述 | 第12-15页 |
·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病学及致病机理 | 第12-13页 |
·副猪嗜血杆菌的重要功能基因 | 第13-15页 |
·HtrA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HtrA的结构及作用方式 | 第15-17页 |
·HtrA的功能 | 第17-19页 |
·病原菌中的HtrA | 第19-21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2-42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8页 |
·菌株、质粒、细胞 | 第22页 |
·实验所用酶、试剂及试剂盒 | 第22-23页 |
·培养基及抗生素的配制 | 第23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3-25页 |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引物 | 第26-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42页 |
·重组自杀性质粒的构建 | 第28-31页 |
·自然转化筛选基因缺失突变株Nagasaki-ΔHtrA::kan | 第31-32页 |
·ΔhtrA基因缺失株的鉴定 | 第32-35页 |
·菌株生长曲线测定 | 第35-36页 |
·扫描电镜观察细菌菌体 | 第36页 |
·3D4/2 细胞吞噬实验 | 第36-37页 |
·细胞粘附实验 | 第37页 |
·血清抗性实验 | 第37-38页 |
·His-HtrA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38-40页 |
·HtrA蛋白功能研究 | 第40-41页 |
·荧光定量实验 | 第41-4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2-55页 |
·重组自杀质粒的构建 | 第42-43页 |
·ΔHtrA基因缺失株的鉴定 | 第43-45页 |
·PCR鉴定 | 第43页 |
·RT-PCR验证基因缺失和极性效应检测 | 第43-44页 |
·Southern blot鉴定 | 第44-45页 |
·菌株生长曲线测定 | 第45-47页 |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5-47页 |
·不同p H条件下的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7页 |
·扫描电镜观察细菌菌体 | 第47-48页 |
·3D4/2 细胞吞噬实验 | 第48页 |
·细胞粘附实验 | 第48-50页 |
·PK-15 细胞粘附实验 | 第48-49页 |
·PIEC细胞粘附实验 | 第49-50页 |
·血清抗性实验 | 第50页 |
·His-HtrA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50-51页 |
·HtrA蛋白功能研究 | 第51-53页 |
·HtrA蛋白对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的切割实验 | 第51-52页 |
·HtrA的免疫原性及反应原性检测 | 第52页 |
·HtrA促进菌株对PK-15 细胞的粘附 | 第52-53页 |
·荧光定量实验 | 第53-55页 |
5. 讨论 | 第55-59页 |
·自然转化法构建HtrA缺失突变株 | 第55页 |
·HtrA的缺失影响副猪嗜血杆菌应激状态下的存活能力 | 第55-56页 |
·HtrA的缺失影响副猪嗜血杆菌抗 3D4/2 吞噬能力及血清抗性 | 第56页 |
·HtrA的缺失影响副猪嗜血杆菌对细胞的粘附能力 | 第56-57页 |
·副猪嗜血杆菌HtrA蛋白功能的研究 | 第57-58页 |
·副猪嗜血杆菌HtrA的缺失所影响的重要功能基因 | 第58-59页 |
6.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