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与农村扶贫的路径选择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4页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一) 选题的背景第8-9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文献综述第10-12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三、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2-14页
  (一)研究思路第12页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第13-14页
第一章 “贫困”及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第14-28页
 第一节 贫困的定义及类型第14-18页
  一、贫困的定义及划分第14-16页
  二、贫困原因的理论分析第16-17页
  三、政治学视域下的贫困研究第17-18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贫困理论第18-23页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贫困理论第18-20页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贫困问题的理论探讨第20-21页
  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贫困问题的理论发展第21-23页
 第三节 新时期精准扶贫思想第23-28页
  一、扶贫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任务第23-24页
  二、精准扶贫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第24-26页
  三、共同富裕的实现在于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第26-28页
第二章 我国农村贫困的理论分析及扶贫面临的挑战第28-42页
 第一节 我国农村贫困群体产生的政治学理论分析第28-32页
  一、所有制分配方式不同所导致的贫困第28-29页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贫困第29-31页
  三、经济结构调整所导致的贫困第31-32页
 第二节 当代农村贫困概念的延伸及特点第32-36页
  一、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第33-34页
  二、从“一元贫困”到“三元贫困”第34-35页
  三、农村新型贫困的特点第35-36页
 第三节 聚焦当代农村扶贫存在的问题第36-42页
  一、扶贫瞄准精度不够第36-37页
  二、脱贫不稳定第37-38页
  三、扶贫机制不健全第38-40页
  四、扶贫资金缺乏科学管理第40-42页
第三章 农村基层扶贫工作实践的案例分析第42-54页
 第一节 扶贫实践中的异化现象第42-45页
  一、扶贫对象的异化第42-43页
  二、项目扶贫的异化第43页
  三、现状的思考第43-45页
 第二节 贫困县建设中的异象第45-49页
  一、贫困县的利益驱动第45-47页
  二、贫困县扶贫乱像之种种第47-48页
  三、贫困县扶贫模式的反思第48-49页
 第三节 基层扶贫工作中的两难与冲突第49-54页
  一、创业扶贫中的两难选择第49-50页
  二、项目扶贫中的矛盾冲突第50-52页
  三、基层扶贫工作的问题反思第52-54页
第四章 我国农村扶贫的路径及对策第54-68页
 第一节 以理论为导向确保农村扶贫实践的价值取向第54-58页
  一、以民生为出发点的基本立场,明确扶贫宗旨第54-55页
  二、运用全面统筹协调的科学方法,开拓扶贫思路第55-57页
  三、发挥制度优越性,创新扶贫模式第57-58页
 第二节 坚持实践标准推进精准扶贫第58-60页
  一、坚持实践标准,因类施策第58-59页
  二、坚持实践标准,因地制宜第59-60页
 第三节 坚持群众路线转变扶贫机制第60-63页
  一、坚持从群众中来,构建汇聚民意的扶贫调研及沟通机制第60-61页
  二、坚持到群众中去,创新扶贫项目开发机制第61-62页
  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改革扶贫工作管理机制第62-63页
 第四节 坚持科学发展提升扶贫质量第63-68页
  一、健康扶贫,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第63-64页
  二、人才扶贫,建立扶贫人才保障机制第64-66页
  三、科学扶贫,建立完善的扶贫效果评估体系第66-68页
结语第68-70页
致谢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与ASP.NET技术应用于智能粮仓的初步设计
下一篇:基于嵌入式ARM/DSP平台的核能谱数据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