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

乙内酰硫脲类和吡唑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及抗前列腺癌活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12页
英文摘要第12-17页
符号说明第17-1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9-45页
   ·前列腺癌概述第19-20页
   ·AR简介第20-24页
     ·AR的结构第20-21页
     ·AR信号通路第21-24页
   ·AR拮抗剂第24-34页
     ·靶向LBP的AR拮抗剂第24-28页
     ·靶向AF2的AR拮抗剂第28-31页
     ·靶向BF3的AR拮抗剂第31-32页
     ·靶向NTD的AR拮抗剂第32-34页
   ·结语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45页
第二章 目标化合物的合理设计第45-52页
   ·恩杂鲁胺Me-too化合物的设计第45-46页
   ·基于虚拟筛选技术的先导化合物发现第46-47页
   ·二芳基吡唑类化合物的设计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第三章 实验部分第52-80页
   ·虚拟筛选实验第52-53页
     ·药效团构建第52页
     ·基于药效团的虚拟筛选第52页
     ·基于对接的虚拟筛选第52-53页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确证第53-71页
     ·仪器与试剂第53-55页
     ·乙内酰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第55-59页
     ·二芳基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第59-71页
   ·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评价第71-79页
     ·体外AR亲和力测定第71-73页
     ·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第73-74页
     ·PSA基因表达水平测定实验第74-75页
     ·体外前列腺癌细胞生长抑制活性实验第75-76页
     ·PI法细胞周期检测第76-79页
 参考文献第79-80页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0-102页
   ·乙内酰硫脲类化合物活性结果及讨论第80-86页
     ·活性结果与讨论第80-85页
     ·小结第85-86页
   ·虚拟筛选实验结果及讨论第86-92页
     ·基于药效团和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第86-88页
     ·虚拟筛选化合物活性测试结果及讨论第88-91页
     ·小结第91-92页
   ·吡唑类化合物活性结果及讨论第92-100页
     ·活性结果第92-94页
     ·构效关系讨论第94-98页
     ·小结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02-105页
   ·总结第102-103页
   ·展望第103-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目录第107-109页
附录Ⅰ 目标化合物结构与中英文名称对照第109-119页
附录Ⅱ 目标化合物图谱第119-159页
附录Ⅲ 外文论文第159-17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靶点结构的新型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下一篇:北宋佛寺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