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城镇化质量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国外城镇化质量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有关城镇化质量的研究 | 第13-16页 |
·总体评价 | 第16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城镇化 | 第20-21页 |
·城镇化质量 | 第21页 |
·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城镇化动力机制理论 | 第21-23页 |
·新型城镇化理论 | 第23-24页 |
·都市圈理论 | 第24-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36页 |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27-28页 |
·科学性 | 第27页 |
·可操作性 | 第27页 |
·全面性 | 第27-28页 |
·可比性 | 第28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 第28-32页 |
·指标体系结构 | 第28-29页 |
·指标体系内容 | 第29-32页 |
·评价方法及数据处理 | 第32-35页 |
·指标体系的优化方法 | 第32-34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34-35页 |
·数据来源及缺省数据处理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镇化质量实证分析 | 第36-58页 |
·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镇化现状分析 | 第36-40页 |
·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概况 | 第36-37页 |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绩 | 第37-38页 |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38-40页 |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优化及质量测度 | 第40-47页 |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优化 | 第40-44页 |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镇化质量测度 | 第44-47页 |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镇化质量时序变化分析 | 第47-51页 |
·城镇化质量总体分析 | 第47-48页 |
·分准则层具体分析 | 第48-51页 |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镇化质量区域内部差异分析 | 第51-56页 |
·高质量区域——济南 | 第52-53页 |
·中等质量区域——淄博 | 第53-54页 |
·低质量区域——其他5个地市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8-62页 |
·提升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镇化质量的对策建议 | 第58-60页 |
·总体提升策略 | 第58-59页 |
·区域提升策略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