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论文--取水、引水工程论文

长江大通至河口段沿江引水变化特征及其对河口的影响分析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4页
第1章 引言第14-23页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4-16页
     ·研究背景第14-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国外研究简介第16-17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7-21页
   ·论文主要内容第21-23页
     ·研究目标第21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论文研究特色第22-23页
第2章 研究区域与数据方法第23-34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3-26页
     ·大通至河口段流域概况第23-24页
     ·长江河口概况第24-26页
   ·数据获取第26-27页
   ·研究方法第27-34页
     ·典型水文年的确定第27-28页
     ·引水估算第28-29页
     ·Mann-Kendall检验第29-31页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第31-32页
     ·数理统计方法第32-34页
第3章 三峡调蓄后长江中上游来水特征第34-39页
   ·年径流量变化第34页
   ·月径流量变化第34-37页
   ·大通站枯季流量特征分析第37-38页
   ·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大通-河口沿江引水量及其变化特征第39-69页
   ·沿江引水能力第39-40页
   ·典型闸分析第40-50页
     ·相邻地区水闸相关关系分析第40-44页
     ·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第44-50页
   ·实际引水量估算第50-52页
   ·引水变化分析第52-56页
     ·引水时间差异第52-55页
     ·引水空间差异第55-56页
   ·大通-河口沿江引水变化特征第56-66页
     ·引水量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第56-58页
     ·引水量空间变化特征分析第58-66页
     ·引水量未来趋势分析第66页
   ·小结第66-69页
第5章 沿江引水对河口的影响第69-85页
   ·盐水入侵与长江流量关系分析第69-77页
   ·沿江引水对河口淡水资源影响的分析第77-81页
   ·大通至河口段引水与保障河口淡水资源的联合调度模式关系第81-84页
   ·小结第84-8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9页
   ·结论第85-87页
   ·不足与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6页
附录第96-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国汽车企业绿色声誉传播研究--基于内容分析的方法
下一篇:上海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时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