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域名权法律性质及其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前言 | 第10-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 基础理论 | 第10-11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五) 小结 | 第12页 |
二、域名权的法律属性 | 第12-15页 |
(一) 域名权法律属性争议 | 第12-13页 |
(二) 域名权归属民事权益原因 | 第13-15页 |
1. 域名权具有民事权益性质 | 第13-14页 |
2. 域名具有排他性 | 第14页 |
3. 域名具有全球性及其他标识地域性 | 第14-15页 |
(三) 小结 | 第15页 |
三、域外域名权法律性质与法律保护 | 第15-22页 |
(一) 主要国家域名权法律保护 | 第16-19页 |
1. 美国 | 第16-17页 |
2. 德国 | 第17-18页 |
3. 英国 | 第18页 |
4. 日本 | 第18-19页 |
(二) 国际上对域名权的法律保护 | 第19-21页 |
·CANN规则 | 第19-20页 |
2. WIPO相关规定 | 第20-21页 |
(三) 对我国域名权法律性质和法律保护的启示 | 第21-22页 |
1. 法律性质启示 | 第21页 |
2. 法律保护启示 | 第21-22页 |
四、我国域名权法律性质和法律保护现状与困境 | 第22-31页 |
(一) 我国域名权法律属性及法律保护现状 | 第22-28页 |
1. 域名纠纷类型 | 第22-26页 |
2. 我国域名权法律性质界定 | 第26-27页 |
3. 我国域名的法律保护 | 第27-28页 |
(二) 域名法律保护的困境思考 | 第28-30页 |
1. 域名法律保护出现困境的原因 | 第28-29页 |
2. 域名法律保护出现的困境 | 第29-30页 |
(三) 小结 | 第30-31页 |
五、我国域名法律保护的对策思考 | 第31-38页 |
(一) 我国域名权法律保护完善基本思想 | 第31-35页 |
1. 通过立法界定域名权法律性质 | 第31-32页 |
2. 实现商标权与域名权利法律保护之间平衡 | 第32页 |
3. 构建域名对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 | 第32-34页 |
4. 构建域名合理使用的认定标准 | 第34-35页 |
(二) 我国域名法律保护完善具体建议 | 第35-37页 |
1. 完善域名注册管理制度,建立域名防御登记系统 | 第35-36页 |
2. 协调域名不正当竞争行为解决方式 | 第36页 |
3. 增强反向侵夺法律规制 | 第36页 |
4. 域名纠纷的赔偿标准确定 | 第36-37页 |
(三) 小结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